农机化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农村三产融合中大有作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化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农村三产融合中大有作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化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农村三产融合中大有作为

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客观上要求形成完善的多种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聚合效应。这种发展的内在要求,实际上通俗地说,就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籍此提高农村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一、农村三产与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集群, 成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迅速推进, 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 也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重要路径。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为作为其升级版和拓展版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顺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劲支撑。就总体而言, 农业产业集群化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带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和农村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兴未艾,呈现以下八大发展趋势:

由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向质量提升、集约经营转变;

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

由产业链片段化向产业链一体化转变;

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聚集群带动转变;

由产业链接向产业融合转变;

由主要面向大众化市场向更加重视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市场转变;由主要重视常规要素向更加重视科技、文化、人才等创新要素转变;更加重视提升创新能力;

更加重视建设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将环境保护、食品营养和健康、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利益公平分配有机结合起来;

将提高农业产业化经济上的营利性和持久性, 同增进农业产业化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导向结合起来。

一些农业产业集群依托其资金、技术、人才和发展理念等优势, 强科技、聚人才, 育品牌、搞服务, 建基地、促聚集, 成为支撑上述趋势性变化的中坚力量, 也是不同层次的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排头兵”。近年来, 顺应对农村产业融合政策支持不断增强的趋势, 许多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试点试验示范项目, 或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 成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先锋部队”。

2、以利益为纽带,多方式促进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发展成果

近年来,农业产业集群发挥自身资源、技术、机制、人才等聚集优势,探索多种方式, 完善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农户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

目前, 主要的利益联结机制有: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 (合作) 制和服务联结。目前各类农业产业集群通过订单方式带动农户的占45%。通过利润返还、股份 (合作) 和服务联结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通过完善农业产业集群化组织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许多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了稳定的购销关系, 增进了原材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保障;提高了农户抵御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    农业产业集群化组织之间, 农业产业集群化组织与农户之间则推进了优势互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集群化组织还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面向供应链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开展供应链融资, 或带领农户开展资金合作、保险合作, 推进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许多农业产业集群化组织通过服务联结方式, 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 不仅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 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还有效促进了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成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突出“亮点”。一些农业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 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装备、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 成立专业化服务公司或领办、参办服务类农民合作社, 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 支撑全产业链节本增效和降低风险。    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还结合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转型为农业生产性服务综合集成商或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商, 成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3、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业产业集群化组织利用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 积极推进“农业+互联网”“农业产业化+互联网”, 有效拓展了农业或农业产业化的市场空间, 促进了其中高端市场和特色细分市场的开拓, 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升级, 也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浙江省义乌市市场发展集团通过创建副食品市场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 按照政府授权经营、按区域设馆、以展代销、产品高门槛准入等方式, 分别设立国外馆12个、省级馆26个、地级市馆12个, 汇集世界各地名特优新产品, 全年完成交易额3亿多元;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市场+终端销售”等方式, 直建联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链一体化的农产品基地。

依托食品专业市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构建农产品生鲜购物平台“绿禾网”, 与农户、经营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 与市场经营户、政府机关、国家电网、水务集团等建立稳定的配送渠道, 并与城市副食店合作设立社区提货点, 探索发展网上下单、提货点提货甚至直接配送方式。

对接丽水蔬菜基地、东海渔港等纯天然食材主产地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 发展生鲜电商直采直销渠道, 并通过网上预售等方式, 探索产地按需供货的农产品营销方式, 确保生鲜农产品供应新鲜且有较高的性价比。

通过以上四招“组合拳”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带动农民收入快速提高。

二、农业产业集群与三产融合路径

1、顺向融合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

部分种养环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农业, 推进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直销、餐饮、农产品物流等第二、第三产业环节顺向融合, 甚至直接形成链接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消费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甚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该模式的实施主体, 逐步形成影响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开发能力, 并在构建本土农业产业链、对接全球农业价值链的过程中, 逐步扩大对资源、要素甚至农产品品牌的整合能力, 形成对农业产业链的控制力、对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带动力, 提升农业产业链增值能力。

2、逆向融合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

农产品加工或流通领域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获得稳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原料保障, 加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强化覆盖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逆向融合。逆向延伸农业产业链, 深化农业产业链分工, 还可以丰富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有些超市或大型零售商, 培育自有品牌, 创新商业模式, 发展体验经济, 还可以更好地发现、凝聚、引导甚至激发消费需求, 促进农业价值链的升级, 推动农业产业化由生产导向更好地转向消费导向。

3、农业产业化集群型融合

以农业产业化集群或产业区为依托, 形成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空间叠合、集聚集群和网络发展的形态。许多农业产业化集群逐步形成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产业区是以农产品加工或农产品及农资流通、涉农服务企业集聚区为依托,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主导, 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 (示范) 基地 (产业带) 为支撑, 集聚企业高度分工、密切协作、网络链接、有机融合的农村社会经济空间, 往往集约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对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劲 。

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按顺向融合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往往进展较慢, 容易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容易与农民参与能力的成长进程相适应, 农民也更容易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按逆向融合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 容易形成公司 (包括平台型企业) 主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推进的实际进展往往较快, 但农民容易丧失主导权和利益分享权, 陷入利益分配的边缘地位;也容易形成农民参与能力不适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的现象。

日本政府在推进农村“六次产业化”的过程中, 更多地鼓励农业后向延伸, 内生发育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防止工商资本通过前向整合兼并、吞噬农业, 防止农民对工商资本形成依附关系, 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认识与建议

1、 积极培育新型融合主体是不竭动力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培训新型融合主体是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其他农村企业, 甚至有志于投资农村产业融合的城市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 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新型融合主体。作为农业发展的新事物,建议:

一是通过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甚至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 加强对新型融合主体的支持, 鼓励其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化集聚集群发展, 或通过拓展农业农村功能、投资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培育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或农工商综合企业转型, 成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生力军。农村产业融合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 往往需要以融合主体具备一定的规模为基础。提升融合主体的集约化发展水平, 有利于引导优质资源和要素进入农村产业融合领域, 提升其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优化要素组合关系, 提升要素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的转型, 鼓励龙头企业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 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面向需求的现代科技发展理念;鼓励龙头企业成为现代农业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价值链领航企业, 借此增强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集成能力和客户需求的动态适应和反应能力, 成为加快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头羊”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排头兵”。

2、加强人才培养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是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牛鼻子”。要把面向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当务之急, 从政府管理人才和经营主体两个层面全面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涉及领域广, 复杂性强, 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应该成为主旋律。因此,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 注意通过推进不同专业技术人才的融合和合作, 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更应重视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培训, 借此增强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3、 培育农村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和产权流转市场, 为优质资源和要素进入农村产业融合领域提供通道

培育土地市场可与深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允许具备一定条件且投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农村房屋或宅基地, 但为规避在农村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投机行为, 达到一定年限后如需转让, 其增值收益应主要留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允许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 通过入股、出租和转让等方式优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用地。

4、建议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中长期资金支持, 鼓励拓展银团贷款业务。结合支持金融服务创新, 鼓励商业银行在一定期限内开拓贷款展期业务, 帮助企业度过暂时性的资金难关。

四、农机化在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中大有作为

1、用大农业的思路谋定农机化发展路径

马克思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础。农业也不例外,农业要高速发展,首先要改变小农经济模式,发展大农业:

一是指生产经营者的规模要适度大起来。只有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格化、绿色化、有机化才能实现。因此在一个地区、一个县(区),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秉赋,来发展自已的特色农业,形成较大地域的比较优势。

二是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要大,要能够消化全部的商品化农产品。只有这样,农业生产规模才能够稳步扩大,龙头企业才能够稳步发展。

三是农产品贸易要大,面对国内外大市场,搭建贸易大平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大竞争。形成一个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多个产业的培育与壮大,形成农业以基地化、订单化生产,用工业化方式加工,用市场化方式贸易的产业集群。这是时代赋予农机化工作者的责任,用产业集群思路来发展农业,其实现路径就是强大而全方位的农机化科技装备支撑、农机化经营理念支撑、农机化技能人才支撑、农机化现代市场观支撑、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

2、农机化要为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装备支撑

用产业集群的眼光看农机化,生产相当于原料“车间”,而加工则相当于制造“车间”,市场则是其销售端。三大环节,那一个环节能离开农机化技撑?用现代产业理论来看,离开农机化谈现代农业,就是天方夜谭!?

我们一是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当作大事来抓紧抓好,形成公司+生产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迅速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二是按市场经济要求,搭建强有力的农产品销售平台,面向国内外市场,建设强有力的营销网络。从而形成产加销、内外贸一体化的新格局,使农业和相关产业获得稳定增长的新机制,把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是要长期坚持,决不能“一届政府一个调,换个领导就另来一套”,形成“半拉子”工程,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政府要做好科技服务、行政服务、调整公共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引导民间投入;把公司办不好、民间办不了的事情办好,重点抓好协调、协商、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制。要大力支持和培植农民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民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合理的利益机制为纽带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农业的发展,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3、聚集力量,我们的目标定能实现

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是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需要各方努力,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确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重点。确保建成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加强产业集群化所需农机等科技推广,整合相关农科力量,围绕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搞推广应用;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其社会化服务能力。国家应在农机合作社人才培养、大型装备购置、现代公司化经营诸方面,提供投入支持,以提高其辐射、带动、引导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标签:产业   农业   融合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4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