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稳定增长。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产品贸易形势严峻、促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等。面对这一形势,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精神,积极发掘和培育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近几年,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保持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实物总量接近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30%,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载体。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绿色农业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业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模式,引导广大农民优选品种、科学用药、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据调查,无公害农产品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出10%以上,绿色食品平均高出20%—30%,部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出一倍以上。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既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出现了“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拉动生产”的良好局面。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农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倡导“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的可持续生产方式,珍视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能够较好地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应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公信力,进一步提高认证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认证产品质量水平;全面强化执法监督,以产地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加强源头监管,以生产记录档案为重点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专家网络体系和试验示范体系为技术支撑,以基层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推广主导品种、新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4年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快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高产稳产。据测算,4年新增粮食150亿斤,节本增效120亿元。种植业示范户亩增产10%以上,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入户增强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提高了示范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辐射带动的能力,示范户已成为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三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新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应尽快制定“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规划”,大力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完善专家组技术负责制,实施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建立奖惩和淘汰机制;加强资金监管。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7.8万多个,实有成员总数近2500万人,其中依法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3.91万个。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突出。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社员增收。社员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社员农户高20%以上,有的高50%以上。二是在连接农产品产销中崭露头角,逐步成为“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包装销售产品,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三是在传播市场信息、推广实用技术中大显身手,逐步成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摇篮。许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少已成为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推广基地、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和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平台。四是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初露锋芒,逐步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载体。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应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基层干部和农民切实了解该法的意义、宗旨和入社条件等;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配套实施办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建立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税务登记体系等,免收相关登记环节费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20.15万个,比2000年增长132.2%,带动农户9808万户。2008年,全国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797元。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加工,按照加工要求建设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基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集群和优势产业带。二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例如,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增收,通过利润返还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种带动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服务组织带动型和专业市场带动型。四是有利于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可以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实施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可以提升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五是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应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新的发展。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生力军。目前,全国有1.5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近500万农民工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农民工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一是带回先进生产力。返乡农民工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而且拓展了农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二是开拓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据调查,返乡创业人员兴办一家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就业,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可吸纳约3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推进以工促农。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开办的企业大多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集中在集镇和县城,促进了当地人口集聚、资源集聚,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城镇化之路。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在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农民创业和科技培训;落实有关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4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