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市场需求
东北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市场需求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秋粮生产基地,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客观必然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农机市场仍处于低速增长的态势下,东三省及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机具市场依然表现比较强劲,其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销售量在5000台以上,是农机具类销量最多的品种。
这表明这一区域通过对以玉米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可带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需求,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东北及内蒙古区域农机具市场的一个闪光点,值得开发与期待。
一、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
东北是全球仅有的三个黑土区之一,在东北四省 (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5%,商品量占全国的25%,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黑土地,在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土流失、耕地地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以及土壤贫瘠化、酸化、弱碱化和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遏制这种现状。
根据国内外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积累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实际成果证明,在东北雨养农业耕作区域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耕措施,从技术层面讲,我认为以发展保护性耕作为切入点,是保护东北黑土地最管用、实用、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破解东北春旱这一难题的有效对策。
东北黑土区域所处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十年九旱”是农业最为突出的难题,而发展实施保护性耕作正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以及掠夺式的地下水汲取,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资源呈现严重不足的趋势,给东北旱作雨养农业的当前和今后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实行保护性耕作后,由于地块不再旋翻、不打垄、不铲不趟,特别是春季不动土,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水份的散失。通过机械深松,可打破坚实的犁底层,使雨水入渗能力提高5-10倍,减少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蓄存了天然降雪降水,使土壤蓄水量增加16-19%,水分利用率提高12-15%。
由于秸秆留存地表覆盖,可有效减少水份自然蒸发,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据在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调查显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仅靠自然降水,免耕播种出苗率比对照田高15个百分点,效果相当明显。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提升耕层土壤肥力,保护东北黑土的养地重要手段。
目前粮食增产潜能,良种、化肥等技术已经基本趋于极致,要想实现再增产,关键在于挖掘地力。长春市乃至整个东北黑土地区,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粮食持续增产,威胁商品粮主产区的地位。实施保护性耕作,可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大量的秸秆根茬还、留田后,每年土壤有机质至少增长0.03%以上。据榆树市测算,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玉米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2-0.06个百分点,而秸秆还田腐植质可为土壤提供氮0.64kg,磷0.2kg,钾1.07kg,在免耕两年以上的地块里,可以观察到蚯蚓。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途径。
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免耕、少耕,从而简化生产工序,合并农机进地次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例如长春市农安县西部一些乡镇采用玉米宽窄行留茬休闲种植模式,比对照田减少作业次数三次,同时由人工坐水种变为免耕播种,每公顷仅节约人工机械作业费就达2000多元。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风蚀、水蚀、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裸露的农田是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尘源之一。目前东北区域普遍采用秋季或春季复式整地机具作业整地的方式,20厘米以上的耕层土壤普遍过于细碎,又在漫长的冬季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在春季风的强劲作用下,表层土壤易被吹起,形成沙尘天气。实施保护性耕作,一方面取消复式整地作业,减少机械灭茬,减少沙尘产生;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使得土壤不再裸露,在挡风的同时又避免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减少风蚀和水蚀,使沙尘暴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而且,保护性耕作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相结合,与退耕还林还草及防护林工程相结合,可使土地得到全面保护,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保护性耕作,为治理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径。
近几年伴随施肥量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在产量增长的同时,秸秆量也呈现递增趋势。每逢秋收和播种时节,农民为图省事、抢农时,焚烧秸秆现象十分普遍,控制难度很大。实施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一部分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大大减少了农民焚烧秸秆的行为。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可使碳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如果东北区域保护性耕作达到1亿亩,将有效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
二、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利好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对有利于东北区域保护黒土地、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利好不断,而且力度也是空前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1、中央财政资金农机具购置政策补贴项目,对大型免耕播种机补贴额度提高到单机不超15万元,是配套机具中补贴最高的机具品种。
2、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补助资金,用于在适宜地区实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
3、今年农业部、财政部专门安排中央财政5亿元,支持东北四省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坚持生态为先,保护为重,推进用地与养地结合,集成技术模式,其试点的内容包括支持发展保护性耕作。
4、对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四省区都予以重点补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还实行累加补贴。
5、吉林省从今年开始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补贴。2015年全省集中农业资金5000万元,对采取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技术模式的,每公顷补贴450元,对采取高留茬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的,每公顷补贴300元。
6、东北四省区有的县(市、区)这几年都对购置免耕播种机及深松机实行当地适当累加补贴政策。
7、秸秆焚烧已引起省级政府高度重视,2015年以来陆续出台政策,将秸秆粉碎还田直接免耕播种作为主要的解决路径。
三、保护性耕作机具市场需求
适于东北及内蒙古区域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机具,主要有牵引式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深松机、深松施肥机、风幕式喷药机、可收宽窄行玉米的玉米收获机以及秸秆可以放条的玉米收获机,少耕与免耕综合整地机等。
根据这几年东北及内蒙古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带动的农机装备情况看,在未来5年,东北区域1.2亿亩的玉米种植面积中,如果保护性耕作发展到20%,面积在2500万亩以上,需要各种相关机具在5万台以上。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为这些机具带来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是东北区域保护性耕作最为关键、需求量最大的机具。近几年来每年这个区域新增加量都在3000台以上,其中两行免耕播种机占95%。以吉林省为例,纯免耕播种机2013年为2800台,2014年为5000台,2015年可突破8000台,全省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大约600万亩。而目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免耕播种机总量刚刚超过万台,今后五年内,仅免耕机市场需求量每年都将在4000台以上,总量则在2万台以上。
深松机及专用深松追肥机,是需求的另一个主要产品。每年市场需求量在2000台以上,市场总量应在1万台以上。这里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额度和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如何发放。如果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额度适当增加,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适当叠加,对深松机必将带来强有力的拉动,市场需求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综上,东北及内蒙古区域以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将为关键机具装备的市场需求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核心在于机具要符合农艺要求,先进、实用,体现农机与农艺融合,同时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与财政支持也是决定市场需求强弱的重要条件。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4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