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农业领域“匠人精神” 指引农民生产出好的产品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呵护农业领域“匠人精神” 指引农民生产出好的产品,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呵护农业领域“匠人精神” 指引农民生产出好的产品

资料图

不久前,任正非说了一句很发人深醒的话。他说“物美价廉”、“让消费者享受低价”是靠不住的。意思就是要提升产品的品质,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需要的则是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

工业领域如此,农业领域呢?

应该说,目前农业领域比工业领域提升品质的需求更为紧迫。这些年来,不但食品安全、土壤污染、农产品滞销等问题饱受诟病,国内的消费结构也在悄悄转型。且不说如今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中产阶层,他们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就连普通的消费者,在面对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时也多了一份挑剔的目光。而面对着国际农产品的低价冲击,农业领域尤其需要“匠人精神”来重塑信心。

“匠人精神”首先是一种传承。推及到农业领域是对“人与土地间关系”的深入思考,是对农业生产基本常识的普遍尊重。比如要敬畏自然,要保护环境。“匠人精神”也是对传统农业智慧的尊重。

我们广大的乡村从来都不缺健康的农业生产理念,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充分表明了“桑基鱼塘”循环性生产的相互关系,展现的则是农人们因地制宜、善待自然的智慧。

传承并不意味着守旧。时代在发展,需求在变化,“匠人精神”显然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农业领域,因水资源的匮乏而采用的滴灌设施,因科技的发展而引进的新品种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唯一不变的,便是那份对于农事的执着与追求。

当然,“匠人精神”也不是一句浪漫的口号,其发扬和培育显然是需要条件的。那么在当今社会,拿什么来激发农业领域的“匠人精神”呢?

制度的保障首当其冲。在整个社会被功利主义风气所侵染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建设,“匠人精神”显然只能停留在个人的绝技和修为上,且往往不可持续。这也是日本的“人间国宝”制度一再被提及的重要原因。这里面最需要重视的当属知识产权保护。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为玉米种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育种家,70多岁的高龄还在玉米地里坚守着。提及玉米种子市场,这位老人可谓痛心疾首。他说育种的周期长,风险又大,一个新品种的培育可能需要育种人一辈子的心血,甚至很多人穷其一生的努力都没有重大成果。而种子育成后,一些人套个袋子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了,违法的成本极低。

当然,除了制度保障,要想在农业领域弘扬“匠人精神”,最根本的还是要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笔者曾到过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的一家农场非常受人瞩目,一马平川的黑土地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芥菜花。农场的人们精心侍弄着这片土地,到了收获的季节,榨出来的芥花油清亮而香醇。然而就是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并没有在更广大的市场上打开销路。千里之外,长白山脚下一个叫大荒地的村庄,农民们组成合作社种植有机稻米,土地要养3年以上才能播种。

人们利用碎米酿造一种白酒,喝起来也很好,然而在市场上也并没有见到太多这样的产品出售。“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好的农副产品往往因为品牌建设和营销不足而囿于一地。

弘扬“匠人精神”最根本的目的是指引农民生产出好的产品,满足社会消费的结构性需求,让生产者藉此过上更好的生活,进而提升整个农业的品质和竞争力。然而目前社会呼吁的“匠人精神”,更多的还是指向个人,也就是“匠人”或者“匠农” 对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但是放眼全球,农业的竞争力,乃至农业生产者的价值体现都不是靠哪个育种家或者哪个农民单打独斗能够实现的。

传统乡村一个老师傅带着几个徒弟,磨砺手艺、口口相传就有饭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农民们在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的时候,需要靠的更多是一种组织模式。

农业区域品牌的培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从养地,到种植,到营销,甚至一张小小的农产品广告的制作,需要的都是一整个团队的系统运作。只有将“匠人精神”渗透进整个组织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分工协作,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当然,在农业领域弘扬“匠人精神”,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呵护。农民们以“匠心”之力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农产品,相对应的整个社会对农民的劳动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这种尊重首先体现在对农产品的珍惜上。可是看看我们每年餐桌上浪费掉的不计其数的食物就知道,这种氛围尚未形成。

标签:精神   农业   领域   农民   需要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5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