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牢记嘱托 为开新局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吉林:牢记嘱托 为开新局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吉林牢记嘱托,年初以来,吉林省迅速行动,扎实推进春耕生产,为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把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保持粮食稳产高产、努力向800亿斤迈进。”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紧抓粮食和农业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不遗余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保护性耕作 节本增效好处多
今年,榆树市继续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出高留茬免耕播种、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秸秆部分还田免耕播种三种技术模式的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用保护性耕作的方法耕种、保护黑土地。
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从1月就忙活了起来。4月23日,合作社的8台大型播种机穿梭于田野,开始春耕生产。往年玉米秸秆处理难给合作社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今年春耕,地上覆盖着一层碎玉米秸秆,拖拉机牵引着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既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问题,也让土地更加肥沃。
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360公顷,托管土地1360公顷。这几年,合作社的玉米产量更加稳定了,秸秆资源也得到了循环利用。马占有说,“秸秆不离田,地里长出来又在地里消化,腐烂在地里的秸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现在还能挖到蚯蚓呢。咱家有1万亩的示范区,折合下来大约每15亩地就有1000多块钱的补助,秸秆全量还田,不仅稳产还非常省钱。保护性耕作出苗齐、蓄水保墒、抗旱能力强、秋季抗风抗倒伏,对大面积种植非常有利。”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在全省适宜区域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今年春播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面积已达2875万亩;同时,吉林省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稳产丰产、节本增效导向,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双组长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推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深入实施。
好种产好粮 绿色优质“钱景”广
“好种子才能产好粮。这几年,我们地里种的都是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香稻。水稻扬花期,站在稻田边就能闻到稻花香味,等到快收割的时候,稻香味更浓更纯。”张楠楠说。
“90后”新农人张楠楠大学毕业后原本在长春工作。2014年,张楠楠的父亲张全创办家庭农场,她返乡帮助父亲经营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种植水稻、注册商标、开设网店……张楠楠看到了家庭农场的前景,也看到了水稻种植的“钱景”。
“今年家里365公顷稻田,全部种植优质米品种,绿色认证面积也扩大到了200公顷。”在水稻种植上,张楠楠采用生态种植、绿色生产的方式,增施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投放赤眼蜂,设置诱虫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发展绿色优质水稻。
提起种植的水稻品种,她如数家珍。“有‘五优稻2号’,也有吉林农业大学培育的‘吉农大667’。产出的大米表现好、口感好、产量高,现在发展了电商,当年的大米基本上当年就能卖完。”张楠楠说。
从选种、耕种到加工,绿色优质成了最大的卖点。不仅如此,让产品畅销的还有好品牌,回到家乡的张楠楠第一时间将家里大米成品的包装更新了一番,还注册了“昌盛”和“星星哨”两个商标。如今,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到国内十几个省份,去年秋收后短短3个多月,200多万斤大米销售一空。
“现在生活好了,市里和村里的生活是一样的,比起城市的喧嚣,房前屋后的蛙鸣和稻香更治愈。”张楠楠说。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总书记的话,牢牢地刻在了吉林“农业人”的心中。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刘文国的团队已广泛收集优良玉米种质资源1.1万多份,利用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育成玉米新品种18个;吉林省农科院建设的国家东北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着各类种质资源近6万份;今年,吉林省委出台文件要求,着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鉴定挖掘一批优异种质基因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种质资源库,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主体多元化 因地制宜发展快
走进吉林市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发展大数据智慧农业,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的标语映入眼帘,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农场每块地的颜色和相关数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不用走进稻田,就能通过数据分析出作物的长势,还能监测到病虫害情况。”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熟练地展示可视化农业大屏幕。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吉林,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助力吉林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东福米业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监视指控中心,通过企业内智慧云数字稻米质量追溯系统的大屏幕,各地块的准确位置和种植面积清晰可见。生产出的每种大米的种植地块、种子来源、肥料使用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一追溯系统找到,实现了从种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大荒地村和东福米业创建了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发挥组织优势,村企共建,大荒地村完成全村土地流转,工业化加工、信息化管理、网络化销售、农产品溯源等则在东福米业全部实现。
“我们选用40-70厘米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法,要有配套的农机,种植密度加大后还要保证成活株数和产量,这就要求农机、农技、农艺有机融合,才能提高产量,保证收益。”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丛百元说,“借助整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大型农机,合作社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变得省时省力又高效。”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种粮农民的收益,该合作社采用了保底托管的模式,如遇减产减收,欠收部分由合作社承担。这种承包形式为农户的收入提供了保障。
2015年到2020年,吉林省家庭农场数量从1.3万个增至14.6万个,农民合作社从6.3万个增至8.4万个,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00个,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76亿元。
站在新起点,吉林牢记嘱托,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春耕生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积累吉林经验,展现吉林担当。
?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5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