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升国四:是致命打击,还是天赐良机?
农机升国四:是致命打击,还是天赐良机?
有句话说的好,在悲观者眼里,全是困难;在乐观者心中,全是机会。这次非道路移动机械四阶段升级,在农机行业体现地淋漓尽致。有的人说,农机污染小、企业和用户还没准备好,至少要延长5年再执行。
有特别不接地气的行业专家说,别说5年,最好能延长50年后再执行。而且,恐怕50年之后,在某些人眼里仍然没办法准备好全部工作。
相比较而言,另一面虽然没那么离谱,可也让人难以理解、难以看透、难以落实。
这所谓的另一面,就是排放升级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希望把标准定的高高的,最好全中国就他一家能达标,这样以来,什么成本增加、什么技术门槛,对你们劳苦大众而言是“槛”,那可是他发财致富的不二法“门”咯。
用中国的老话说,这叫过犹不及。
中国农机工业要升级,中国人要端牢自己的饭碗,要大力推进机械化、智能化,为农业现代化插上智能的翅膀,寻找一条中国特色的排放升级道路,太激进或者太保守,未必不是方法,但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
1 / 国四升级,升级了什么?
当我们讨论升级国四的时候,对于农业机械来说,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技术路线。37kW以下没什么特别要求,但37kW以上要求必须增加后处理装置,且在130kW还有个技术分水岭,即到底是否采用催化还原技术。
这些,貌似就是农机升国四的全部技术要领。
但实际上,新的技术标准是在三阶段之上增加的,四阶段的标准文本超过100页,提出的技术要点和执行办法,非常具体。
首先,肯定是升级了硬件。
国四升级,肯定不是发动机达到排放要求就行了。有专家根据实际研发情况指出,发动机符合排放要求,只是完成20%的任务,和整机的匹配标定、环保公开、数据回传、防篡改等,还有一系列要做的工作。
单说标定,如果做的细致,不但要在不同的气候、海拔等环境下实地测试,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况,如拖拉机是拉旋耕机还是翻转犁、速度快还是慢等情况,进行标定。
也就是说,一定要做到所有工况都能符合排放标准,这对发动机本身的技术要求、和整机的匹配以及使用场景的专业化设计,就有莫大的关系了。
所以说,发动机符合排放标准后,还有80%的工作是要在整机研发和测试上完成。
其次,还升级了系统。
熟悉农业机械的人,应该都知道,农机的研发工作,包含着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于实际工作环境。很多企业提出的口号说,他们的产品是在田间地头研发出来的,此言一点不假。
无论是拖拉机,还是收割机,或者其他动力甚至非动力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小小都是一套系统。这些系统工程,需要匹配大量研发人员不断测试,以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之所以有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也可以制造出用户购买的农机,这一定是相当成熟的无门槛产品。
比如前期的小四轮拖拉机和前段时间风行的大中型拖拉机,这些产品背后的系统工程已经相当完备,组装厂无需额外研发。即便如此,想做好也没那么容易。
农机步入四阶段后,交付型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整机制造商将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毕竟,这种系统性研发思想和条件,不是什么企业都具备的。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升级了人心。
排放升级,不仅仅是排放,更是一道技术门槛,阻挡固守与不思进取。
排放升级,不仅仅是排放,更是技术升级,你需要保证成本不增加或者不增加太多,包括直接成本和使用成本。
这需要大量技术支撑,刨除市场因素影响,这意味着你在未来提供的平台技术必须越来越便宜,才能越来越贴近用户的需求。
排放升级,是产业升级照妖镜,到底谁是喊口号,谁是真执行,一目了然。无论发动机企业、主机厂,经销商,还是终端用户,愿意接受的,才能走得更远。
耕地有限,人口增加,单产有天花板,人要生活更好,唯有科技进步。排放升级,只是一个缩影。农机行业要技术升级,唯奋斗不停歇,唯进取不止步。
结语
由于篇幅所限,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没发现,农机大家谈栏目由原来的每周三,调整为每周一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周一中,笔者将和大家继续分享农机升国四的相关内容。这里,对接下来的三周做一个预告:
农机升国四,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升级国四,对农机行业到底有没有好处?
农机升国四,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
欢迎大家订阅农机大家谈栏目,也希望各位行业同人,多批评指正。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6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