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工业亟须加大“马力”
我国农机工业亟须加大“马力”
作为最后一个进驻中国的世界著名农机制造商,9月,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成立。
“目前,我国70%以上的高端农业加工设备和大型农业机械装备依赖进口,且我国大多数农业机械的产品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总体发展水平。”成立仪式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世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仍令人担忧,其发展亟须加大“马力”。
1800家规模企业产值=1家外企产值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于繁荣发展期。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近10年的增长水平超过了之前33年的总和。
“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工业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农业装备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杨世昆表示。
他告诉记者,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农机产业集中度很低,小企业多,规模以上的企业少。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农业装备制造国,现有的农机企业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大概有1800多家,但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一家企业的总产值。此外,具备创新与研究能力的企业大概还不到200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0%。
二是虽然农业机械总量大,但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在动力方面,目前国产大马力拖拉机主要集中在90~120马力,而国外的大马力拖拉机已达到500马力以上。其中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国外农机具配套比一般为1:4,我国农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也就1:1.64。
三是大部分农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很少,原始创新乏力,自主研发能力弱,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农机领域,国内企业授权专利只占9.5%,在绝大部分领域很少拥有自己的关键技术。
农机推广仍有困难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国外农机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过,相比国外,目前我国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仍存在困难。 “目前,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其实制约了农机的发展。”杨世昆认为。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部部长赵小鹏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由于我国分散经营的土地形成了不同的种植模式、种植品种和管理办法,实际上制约了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因此,要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集约化与适度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农机农艺结合是突破农业作物全面机械化发展瓶颈的关键问题,也是难点所在。
杨世昆认为,要建立农机农艺结合的工作机制,打破部门界限,整合产、学、研、推、管、用等社会资源,建立紧密的技术联盟,形成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实现区域的布局优化、规范化种植,为全面机械化奠定基础。
当务之急是创新体系建设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农机工业就开始起步,但其中走过了不少弯路。”赵小鹏介绍说。
不过,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机工业开始有了飞速发展。其发展一是得益于农用运输机械的创新,二是得益于稻麦收割机的创新,三是得益于大中型拖拉机的创新。
赵小鹏认为,近年来,一些国际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取得了双赢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
“中国农机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使命。”杨世昆表示。
他同时认为,当前中国农机工业当务之急是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在不断创新、持续创新的同时,在“中国制造”的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在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才是中国农机工业未来要克服的困难和希望所在。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6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