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贸“老兵”的心声
一位外贸“老兵”的心声
“当时来了就是执行巴基斯坦古杜电站。” 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设集团”)顾问杨曙明说。2019年8月的一个午后,这位八旬老人平静地讲起改革开放初期自己外贸工作的经历。
-01-
1978年,中设集团成立,从零开始从事进出口经营业务。杨曙明就是第一批来到中设集团的人员之一。此前他在机械部展览办公室工作,负责我国机电产品在国内外的展览展示。懂火电站和水电站技术的他一来到中设集团就进入了成套处能源组。
他负责执行的巴基斯坦古杜电站是中国公司首次在与苏联、日本、法国等国公司竞争中中标的机组设计、制造、安装承包工程项目。工程历尽艰难,历时近三年,提前近一月出色完工,这成为国机人后来开拓海外市场的名片。此后多年奋战,国机品牌最终成长为电站工程出口全国第一,并第一个把中国的电站成套设备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含量的相关成套设备的出口。
杨曙明在孟加拉电厂二号机组主厂房
杨曙明在孟加拉电厂变电站工地
-02-
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大家经常能看到对海外工程建设人员艰苦工作的描述,而几十年前,杨曙明这样第一批“走出去”的国机人,面临的是比现在落后得多的国内外环境,吃得苦、受的罪也更多。
那时,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在世界上还是个新面孔。“当时,我们出国后,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日本人。他们也不相信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市场开拓推广很困难。”杨曙明说,“另外,每个国家习惯不一样,标准不一样,我们也没有经验,连可行性报告、商务合同都没有写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慢慢摸索。”
中设集团商务谈判小组(左三为杨曙明)
项目执行阶段,第一批海外人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危险。“1991年,我们在建设孟加拉吉大港电厂项目时,遭遇了百年历史上最强劲的飓风,风速达到250公里/小时。当时,刚开始土地平整,我们搭建的临时工房、车都被刮翻了。” 杨曙明回忆说。
在有些国家,平日的吃喝、人身安全也成了问题。杨曙明告诉记者,有的地方卫生情况很差,大饼上落着一层苍蝇,拿起来吃的时候,嗡的一声都散了;有的国家水质很差,为了解决饮水问题,项目部还需要自己打井解决吃水问题;有的国家治安不好,驻外人员、现场经常遭遇抢劫,最后只得请了90多个保安来保障人员安全……那时的驻外人员,一出国就要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长驻2年,除非有特殊情况才能向公司请假回国。
孟加拉吉大港电冷却塔工地
尽管条件艰苦、开拓艰难,杨曙明回忆起当时的时光,仍非常怀念。“开始出去的时候,刚改革开放,各方面问题很多,海外的条件也很差,当时甚至觉得这个活儿真不是人干的。但现在想起那时的青春岁月,觉得那些经历很有意义,看到现在的集团更觉得当时的付出很值得”。
-03-
开拓者是企业发展的奠基柱石,是企业的传统和记忆。
如今,2000年退休、今年再次从返聘顾问岗位上离开的杨曙明还十分关注企业发展,他叮嘱年轻人,做好驻外工作需要向综合型人才发展,要善于学习;要在业务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要关注每个项目的地域特色和工程技术特色,快速把握难点进行决策并敢于创新。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做了几十年外贸工作、经常出国的杨曙明感慨道,中国的进步、中国人的富足全世界有目共睹。外国人对中国人从不认识、看不起,到认识、慢慢接受,再到惊叹佩服,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他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个飞跃的过程,感到特别自豪。
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希望中国人的工程能更多的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是一个老外贸人的心声。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