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提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夏粮丰收增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供稳价防通胀、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下半年要继续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确保全年稳产增产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今年夏粮生产经受了去年罕见秋汛、农资价格上涨、疫情多点散发、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等多重考验,再创历史新高,高位增产1%。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夏粮增产丰收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了充足底气,也为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和全球食品安全作出了中国贡献。
粮价是百价之基。上半年我国物价总体平稳,这在全球普遍高通胀形势下实属不易。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能否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关键看秋粮。目前,各地农民正抢抓农业生产,南方主产区早稻收获基本结束,晚稻栽插有序推进,北方主产区忙着做好秋粮田间管理。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今年秋粮丰收有一定基础。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有望超过13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说。
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飙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诸多超常超强措施抓粮食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在夏粮、早稻丰收的基础上,各地要压实责任,毫不松懈抓好秋粮生产,不误农时落实晚稻和晚秋粮食种植面积。要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理念,有效防范旱涝、病虫害等灾害,确保早稻和秋粮保质保量归仓。
协同产购储加销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粮食从丰收在田、丰收在手到丰收入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统筹做好夏粮收购和生产、加工、储备、销售等各环节工作,形成粮食市场保供稳市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疫情持续反复、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
今年国内小麦、油菜籽、早籼稻收购价格保持较高水平,粮食贸易、加工、储备等企业采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4251万吨,油菜籽77万吨,早籼稻216万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表示,各地要实实在在解决收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从严从重查处“打白条”、压级压价、哄抬价格、虚假收购、以陈顶新、以次充好等损害国家利益、坑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涨价预期较强。我国库存充足,调控基础扎实,通过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协同运作,尽量保持均衡轮换;不断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小麦拍卖,进一步增加市场粮源供应。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家政策性粮食累计成交771.9万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能有效应对和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能够做到需要时原粮快速加工、成品粮迅速投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强化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
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我国把适度进口粮食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
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上半年我国谷物及谷物粉、大豆进口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1%、5.4%。“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粮食进口多元化、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确保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稳定、供应链稳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说。
我国大豆进口90%以上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玉米进口来自美国和乌克兰,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因此,要积极培育新的进口渠道,减少出口国粮食产量、贸易政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开放缅甸玉米进口,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解禁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允许巴西玉米、花生、大豆蛋白、豆粕等产品进口。钟钰认为,这既维护了我国粮食进口安全,又维护了国际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除了中粮集团,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大粮商少之又少,在进口来源地还没有形成种植、加工、储备、配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没有真正掌握第一手粮源,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缺少话语权和定价权。李军认为,我国应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开展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基地,全面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
专家表示,我国应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携手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