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锄头到开“飞机”的新农人
从拿锄头到开“飞机”的新农人
植保合作社社员在使用旋翼飞机喷洒农药。
合作社社员正在帮助村民收割杂交水稻制种。
黄勤建正在操作种子烘干设备。
黄勤建正在研究新机具。
合作社社员正在准备无人机飞行作业。
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宁县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科技力量为推手,从小农生产到大型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模式雏形初显。种田“老把式”们也从拿锄头种地到开起了无人机服务农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一步步化茧成蝶,实现现代化蜕变。
曾拿着锄头看天种地
今年43岁的黄勤建,1975年出生于建宁县溪口镇杨林村坪上小组。他读完小学四年级后辍学,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干农活。
“那时干农活的条件真的很艰苦,拿着锄头去种地,做什么事都需要靠纯劳力来完成。”回想起往事,黄勤建感慨万千。他说,犁田靠黄牛,收割靠镰刀,脱粒靠人工,运输、晾晒全凭一双手,效率低下不说,一年到头“能歇息的日子都没有”。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尽管生产力有限,黄勤建还是把田地经营得有声有色,生产的农产品品类逐渐增多。
1993年,黄勤建家里的20多亩田地,一半用来种水稻和莲子,一半用来制种。
水稻制种效益可观,但由于人手少、风险大,农户不敢多种。说起辛苦制种的“老皇历”,黄勤建直摇头:“那时制种难啊!母本的稻穗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花费大量时间人工剥包;收割要抢‘时机’,否则种子会在田里发芽;晾晒‘全看天’,遇到阴雨天种子会被沤坏。”
初尝机械化耕植甜头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勤建家里购买了小组第一台拖拉机。“种田变得方便多了。”黄勤建说,“拖拉机一天可以耕十几亩地,除了自用,还能帮村民们犁地,每亩有15元劳务费。”
1995年,瞅见拖拉机在农村的需求量增大,黄勤建又购买了一台拖拉机。“耕田,运送肥料、粮食、建筑材料都能用上拖拉机。”他说,农闲时开着拖拉机到外地揽活,还能赚点现钱花。
2002年,黄勤建购买并使用了全县第一台收割机。收割机的效益好,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在2009年,黄勤建注册了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6人。当时,由于能享受中央、省级、合作社等三级购机补助,一台收割机6万~7万元,除去补助,只需要4万元左右。
2005年,30岁的黄勤建制种的经验足了,胆子也大了,他把家里所有能种的田都用来制种,那一年的收入很不错。于是,黄勤建开始流转土地,每年都增加制种面积,2011年制种面积达到140多亩。但是,2011年由于天气不好,加上花期不遇,制种只收回成本。
2013年,黄勤建流转了375亩土地用来种植普通的水稻。“种水稻的效益没有制种高,但胜在风险小。”黄勤建说,当时粮食的收购价为300元/100公斤,一亩可产出600公斤左右,每亩的收入可达1800元。2017年,借助机械化设备,黄勤建种地面积达3000亩。“有了科技力量的投入,一个人种3000~5000亩的田都已经不是问题。”黄勤建笑着告诉记者,他基本不要操心田里的事,只要指导农机手做事就行。
一边种地,一边经营着农机设备。2013年底开始,黄勤建又购买了当时全县第一台烘干机。“烘干机特别受欢迎,每天超负荷运行都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排队预约。”黄勤建说,收割季若恰逢北方冷空气南下,造成持续下雨降温,稻谷晒干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烘干机的出现让晾晒难题迎刃而解,既不受晒谷场、天气变化的限制,也为其他种粮大户提供稻谷烘干服务,减轻种粮大户的劳动强度。
带着“机械部队”走南闯北
如今,在建宁的田间地头,常能看到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一架无人机一分钟能打2亩地,一天能打500亩,而且只需两人操作,一个遥控作业,一个拉水兑药,两个顶十个。”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说,什么时候打什么药,药量是轻是重,哪个地方药提前哪个地方药延后,他们心中自有一本“谱”。
“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我们农民轻松多咯!”吴兰高告诉记者,今年家中的制种面积有30亩,请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帮忙,飞防作业只需一个小时,防治的费用每亩还能节省25~40元不等。
“省时、省力、省心”,机械化的便利成就了黄勤建的一番事业。黄勤建的仓库里,拖拉机、烘干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种农机设备应有尽有。
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40余台收割机常年从事跨区作业,服务区域遍布周边县市,甚至延伸至江西的南丰、广昌、黎川等县,每台收割机日均作业面积达50亩以上,县内水稻机收率达98%。
如今,机械化程度普及率攀高,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黄勤建在这股竞争大潮中独自摸索,形成了一套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和团队服务模式。
“农机手都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持证上岗。每年选送学员去外地学习,还会请专业技术员到基地现场教学。”黄勤建说,员工团队管理好了,集体作战才有市场。团队跨区不仅接单多,配件供应能力也强。
依靠良好的口碑,专业的操作技能,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的作业服务量每年都稳中有升。眼下,合作社社员增至60多人,农机手23人,合作社内农机集耕、种、防、收、烤于一体,共有五大系列11个类型,近千台(套)。今年合作社共承包了农户1.4万多亩的田地,为他们提供各类作业服务。
“我13岁开始当农民,43岁还是农民。如今,农民正从一种身份走向一种职业,农业也朝着有效益、有奔头的产业进发。”黄勤建说,他万万想不到,改革开放40年,曾赤脚扛锄头下地的他,竟开起了无人机!
(来源:福建日报)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