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锦耀就农机化在国粮“七连增”中的重要作用答记者问
宗锦耀就农机化在国粮“七连增”中的重要作用答记者问
农业机械化在促进我国粮食“七连增”及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之所以这么说,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青壮年务农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
记者: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现今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宗锦耀:近七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农机装备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农机总动力由2003年的6.04亿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8.75亿千瓦,预计2010年可达9.2亿千瓦,增长了5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2.5%增加到2009年的49.1%,预计今年可达52%,7年增长了19.5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的主力军。
记者:那么在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是如何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可能造成的粮食生产萎缩风险的?
宗锦耀:目前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意愿进而影响到粮食大宗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减少土地撂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举措。7年来,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劳动力步伐显著加快,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47%、27%、19%增加到2009年的66%、41%、35%,分别增长了19、14、16个百分点。
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劳动强度较大环节的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小麦机收率由2003年的73%增加到2009年的86%;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6%、23.4%增加到2009年的16.7%、56.7%,预计2010年分别超过20%、60%;玉米机收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1.9%增加到2009年的16.9%,预计2010年可超过25%。
河南省在200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湖南等一些地方近年将单季稻恢复为双季稻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是重要因素。
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农业机械化加快了粮食生产抢收抢种,保障重要农时粮食生产顺利进行的情况。
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完成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起到了“抢农时、防灾害、促丰产”的效果。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可替代200多人工作量,1台玉米收获机能替代70~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每亩还能节约生产成本40元左右。
近年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地区,机收机种同时进行,“一条龙”作业,时间缩短10~15天,将“三夏”变为“两夏”,既简化农艺又节本增效。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农业机械的广泛参与,大范围的农业抢收抢种工作是难以完成的。2004~2010年,累计有280万台收割机投入“三夏”麦收,80%以上的小麦收获由机械完成,7年较人工收获累计减少损失372亿斤。2010年春耕期间,东北等地区低温寡照,通过农机抢耕抢种赢得了农时,“三夏”高峰期全国日机收小麦1200万亩,麦收时间比去年缩短4天,为夏粮丰收到手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秋粮生产奠定了基础。
记者:加快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对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起到了什么作用?
宗锦耀:在依靠地、水、肥等资源要素投入增产受到约束增强的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挖掘我国粮食增产增收潜力的现实选择。这7年来大力推广的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提高了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
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53公斤/亩、37公斤/亩、72公斤/亩。其中,秋整地使用农机深松作业,可以使来年玉米亩均增产200斤、大豆亩均增产100斤。水稻机插秧亩比人工插秧增产100斤左右,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粮食机械化收获可在抢农时的基础上减少收获损失5~8个百分点。采用低温干燥可在提高稻谷品质的基础上,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
同时,活跃在农村的4000多万农机手特别是全国现有的20多万个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在推动农业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种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6条主要技术路线之一。
记者:农业机械在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加快恢复农业生产、减少因灾损失上有什么明显实效?
宗锦耀:平均每年农机完成的抗洪排涝面积近1亿亩,排渍量700亿立方米,抗旱抽水面积达6亿亩次,抽水量600多亿立方米,完成其它农机抗灾救灾作业面积近3亿亩次。大量的农业植保机械和6个农用航空站对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灾后水毁农田抢修、受旱和受涝农作物补种、改种等,农业机械在恢复农业生产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春天北方小麦主产区遭受30年、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农机灌溉面积约占小麦抗旱灌溉面积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抗灾救灾的骨干作用。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