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张红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多元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多元、产业形态多元、经营主体多元等国情和农情,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持续扩大开放的发展方向,立足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立足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我国农业的鲜明特征
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经营主体、贸易格局、政策组合多元化
迄今为止,全球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道路。这类国家耕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工业技术先进,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先发展农业机械化,着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大豆、玉米、棉花等资源性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一条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展道路。这类国家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密集投入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力求克服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追求提高土地产出率,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我国的国情和农情与美国和日本有所不同。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人多、地少、水缺”,同时地域广大,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这些决定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不能生搬硬套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有丰富的内涵特征。
一是资源禀赋多元。与美国的资源农业、日本的精细农业、以色列的旱作农业、荷兰的设施农业等特色鲜明的农业模式相比,我国农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多元化。东北地区人少地多,适合发展大规模粮食生产;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适合发展旱作农业生产;东部、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多样,劳动力、技术资源具有优势,适合发展多样化农业和都市农业;西南地区地少水丰,丘陵、山区并存,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禀赋的多元决定了产业发展类型的多元,促使我国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不同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产业形态多元。从传统农业角度来看,我国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可以提供全球最多的农业产业类型和农产品种类,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从新产业新业态角度来看,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功能农业等各类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丰富了我国农业产业的类型类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加快发展,地位愈加重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孕育了我国农业深厚的潜在竞争力,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边界,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增收空间。
三是经营主体多元。我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均衡,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主体多元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一方面,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普通农户多达2.6亿。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经营主体达300万家,另有黑龙江农垦等国有性质的经营主体,以及广泛存在于大城市郊区、东部地区的集体性质的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所有制构成多元、组织形式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多元,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的不同环节、不同层面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构建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这也表明我国在农业分工分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面有充分的资源配置潜力,各类专业人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四是贸易格局多元。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正在重塑世界贸易格局。当前,我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我国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呈现出贸易格局多元的态势。在巩固和提升国内供给能力、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都需要长远谋划和统筹考虑。
五是政策组合多元。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快调整、优化完善,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不断增强,通过多元化政策组合,靶向定位,精准施策,持续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具体表现为,在补贴政策上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由支持产业发展向生态补偿拓展,由直接生产补贴逐步转向生态环境补贴;在金融政策上注重产品创新,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金融产品、机构、服务改革,满足多元化主体的金融需求;在保险政策上推进扩面、增品、提标,创设更多险种,覆盖更多农业产业、主体和品种,从保成本向保收益转变,从保不完全成本向保完全成本转变,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同时鼓励各地创新农业政策工具,提升政策组合效应,强化政策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
正是由于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经营主体、贸易格局、政策组合这几方面呈现多元化特征,我国农业必须因地制宜,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三个基本方向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持续扩大开放
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循序渐进、健康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方向。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看,中国人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无论现代农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重中之重是保障口粮、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是关系到国民营养健康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产需仍然是紧平衡。特别是当前,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多变,重农抓粮尤为重要,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农业发展外部环境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当前,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超过10%。第一产业劳动生产效率提升速度虽然高于第二、第三产业,但现阶段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失衡,表明仍有减少务农劳动力、继续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巨大空间。对此,要继续推进分工分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
三是持续扩大开放。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看,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构建高水平开放型农业经济结构,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分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具体来看,要在力争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推动中国农业资源、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培育一批国际化大企业和大粮商,将中国农业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其他国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主动扩大紧缺农产品的进口,也要打开大门,加快推进全球农业一体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国农业。
总而言之,多元化构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着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