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业集群思路定位农机化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用产业集群思路定位农机化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用产业集群思路定位农机化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以工业化为主导的战略初见成效。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整合,以及贸易、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使工业由“小而全”向“大而强”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工业而言,农业虽然也有所发展,但明显滞后于国家现代化发展步伐。其重要原因在于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率、商品率极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国有13.8亿人口,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中国人的食物消费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下决心发展自已的农业产业。而要使农业迅速发展,必须用工业化产业集群的思路来规划、引导农业发展。

一、用产业集群思路来重新定位农机化发展   

一是指生产经营者的规模要适度大起来。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格化、绿色化、有机化才能实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秉赋,来发展自已的特色农业,形成较大地域的比较优势。

二是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要大,要能够消化全部的商品化农产品。

三是农产品贸易要大,面对国内外大市场,搭建贸易大平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大竞争。形成一个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多个产业的培育与壮大,形成农业以基地化、订单化生产,用工业化方式加工,用市场化方式贸易的产业集群。

二、用新思维看机遇与挑战

这些年我国农机化发展,处在调整的“十字路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国家机补资金规模和农机化发展速度进入“双下降”模式

机补政策在拉动农机化发展中起着核心驱动器的作用机补15年,累计投入机补资金约1854多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超过5190多万台(套)。我国已成为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2018年全程机械化有新突破。围绕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甘蔗等粮棉油糖九大作物,总结推广一批宜机化品种、农艺栽培、机械装备和经营方式集成配套的解决方案,着力打造一批集成应用农机化先进技术和高效作业服务模式的核心示范基地。

推动机械化领域由大宗作物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拓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初加工业、设施农业推进,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进军,由农业生产向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延伸。全国果菜茶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超过3.9亿亩次,水果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接近30%,茶叶种植加工全过程机械化模式在浙江等主产区开始普及。

农机社会化服务在保障农业生产进度、推动规模经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年我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万个,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42亿亩次,有力促进了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但目前似乎进入了投入报酬递减通道。随着投入增加,农机化使用率提升受阻,实际上近些年来是下降的。对此,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认真调研;而不是简单的“打强心针”,治标不治本,使矛盾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2.国家支持等导向性政策结构失衡问题

经过15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突出。农机化东、中、西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北方旱作区、南方水作区与中部机械化差距较大,情况更为复杂;农机农艺融合较差,机具与农艺不协调,制约着现有机械能力的发挥等。

过度发展,导致效益下降,后继乏力。目前我国联合收割机拥有量已达169.07万台。稻麦机达122.57万台,小麦机收率达98%,水稻机收率近80%。玉米联收机达46.5万台,玉米机收率达67%。稻麦机占72.5%,玉米机占27.5%。

2010年,我国稻麦跨地区作业达到峰值。此后跨地区作业的机具数量、作业半径、经营效益等主要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据汉中市南郑区一些10余年从事跨地区作业的机手反映:近年来稻麦跨地区机收越来越难做。机具供大于求,机收价格下降较大;作业半径由千公里之外缩小到百公里之内,不再到远处作业;年作业量由过去的1200亩/台缩减到不足600亩/台;收益则因价格下降减少的更多,大约只有2010年前后的40%甚至更低。其它大宗农机也有类似的反映,一些机械的投放量超出实际需求,导致经营效益严重下降,农机化发展后劲不足。

三、新一轮发展机遇

1.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机遇

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前者围绕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明确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等9大战略目标,其中选择农机装备等10大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使人眼睛一亮。后者则从供给侧转型升级着手,推动农机化提质增效。

2.向开发性农业进军的机遇

虽然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超过68%,但这仅仅是面对粮食生产而言的。并不是全面机械化或者说高度机械化的概念。目前从农业生产领域来说,按生产分,有50多个产业领域,而粮食仅是1/50。

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例,该县从区位上属于西北旱作农业区。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实际上是典型的南方长江流域生产区,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

粮油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为主。其中水稻颇具优势,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从农业经济结构看,平川区产出占78%,丘陵山区仅占22%。前者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达60%以上,而后者仅有15%左右,有的甚至还处在以人畜力为主的原始生产状态。

从农民人均收入看,全区平均10333元;其中经济发达的平川人均收入高达2.5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仅有6000多元,一些纯农户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随着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开发与生产中,劳动力短缺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发展机械化生产尤其迫切。

以笔者对该区的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测算,亩均机械化投入为4500元左右,全县仅木本油料生产机械化投资需求为45亿元;全县丘陵山区所有生产全面机械化的总需求约在120—180亿元。如果这一目标如期实现,则全县农业生产总值有望在目前基础上提高4.5—9.5倍。放眼全国,目前有2700多个县从事农业生产,农机市场的增量空间约在32万亿元以上。

这个“潜力股”是否很有魅力?看到这里,是应该悲观呢还是应该乐观?

四、用工业化的产业集群思路来重新定位农机化发展   

1.农产品生产要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

国内外实践证明,各国都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推动农民增加收入的强大动力。而这种产业优势的形成,必须靠农机化技撑。

加入WTO17年来,我国在畜牧、水产、疏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水果、茶叶等方面,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而具很强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贸易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机化服务“短板”与“空白”并存。

我国在国际农业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农机化水平低,我国农产品生产中活劳动消耗费用高达53%,而发达国家不足10%;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质量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

另一方面,国际上出现逆全球化倾向。美国搞单边主义,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我出口产品加征15%—25%的惩罚性关税。这种逆流不但对我国,对世界经济都是极其负面的。这种影响,传导到我国农业,将使农民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

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贸易战没有赢家,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只会两败俱伤。作为农机化工作者,要引导农民苦练内功。要依托科技装备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我农机产业服务能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国际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2.农机化要为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装备支撑

用产业集群的眼光看农机化,生产相当于原料“车间”,而加工则相当于制造“车间”,市场则是其销售端。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繆,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当作大事来抓紧抓好,形成公司+生产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迅速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与此同时,按市场经济要求,搭建强有力的农产品销售平台,面向国内外市场,建设强有力的营销网络。从而形成产加销、内外贸一体化的新格局,使农业和相关产业获得稳定增长的新机制,把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3.加大农机化投入、引导和服务

通过强化农机化支撑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这一思路要经过很长的发展时期,因此要长期坚持,政府要做好科技服务、行政服务、调整公共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引导民间投入;把公司办不好、民间办不了的事情办好,重点抓好协调、协商、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制。

要大力支持和培植农民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民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合理的利益机制为纽带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农业的发展,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五、因地制宜推进发展

1.客观条件与认识

农业受地域性限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象工业那样形成全国性甚至世界性产业集群。但农业生产有全国同一性和地区差异性特点。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就有可能在地区产业链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的产业集群,培育专业化的大产业。

再如地区差异性,就可能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这样众多的产业化集群,可以使农业成为强势产业。即满足本国市场需要,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还可以参与国际竞争。

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做大做强。通过利益机制、市场机制、WTO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统一面对国内外两大市场,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稳定与发展。

用产业集群思路来重新定位农机化发展,传统理论一般认为农机化是技术经济学范畴,而事实上农机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单纯的技术经济学是不能驾驭其变化与发展的。应该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技术学等众多学科包融与共的交叉、边缘学科。

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是善谋、捉机、行动,使之与农业产业集群水乳交融,互促发展。

2.产业集群思路重新定位农机化发展

(1)要做好区域性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工作,认清资源秉赋,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要长期坚持。不管领导怎么变,发展思路不能变,一任接着一任干。

(3)   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大对“三农”投入。整合现有投入渠道,按产业集群建设规划确定投入重点。各级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应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

(4)   确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重点。确保建成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5)   加强产业集群化所需农机等科技推广,整合相关农科力量,围绕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搞推广应用。

(6)   搭建农产品加工业的销售平台,畅通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道。

(7)   注重政府引导。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重点是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和专业化协会建设,培育民间发展力量。

(8)   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推动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升级,为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9)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其社会化服务能力。国家应在农机合作社人才培养、大型装备购置、现代公司化经营诸方面,提供投入支持,以提高其辐射、带动、引导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标签:农机   发展   产业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