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何日系上“保险带”
农业何日系上“保险带”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补”,几乎是每一个农民的梦想。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我省近几年一直通过探索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农业风险防范体系。然而,要使农业保险真正成为农民的“保护伞”,依然任重道远。
农民渴望
“灾害来了也不怕”
在灾害面前,一些抗风险能力相当差的农民,常常是“一年遭灾、三年受贫”。2006年7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和龙卷风袭击了我省的长岭县、敦化市和公主岭地区,使这里的农作物和村庄遭到了惨重的破坏。当时的那场自然灾害,仅公主岭一个地方受灾面积就达到12000公顷,房屋倒塌500多间,牲畜和鸡鸭死亡2万多只,因投保而获赔的却微乎其微。
正是这样的现实,农民迫切需求农业保险。我省从1982年起就开始了农业保险项目,当时推出了大牲畜、奶牛、烟叶等十几个农业保险险种。1992年到1995年间,每年农村保险业务收入都能够达到1亿多元,其中种植、养殖两业险就近5000万元。然而,由于农村保险分散,风险大,费用高,加上经营农业保险没有成熟经验,赔付率连年居高不下,遇到大灾之年赔付率最高达到444%。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不愿意投保农业险的农民,有个普遍看法:保险公司为什么只保那些“不太可能”发生的风险,那些“经常发生”的风险却不愿意保。是现在农业保险产品不适合市场需求?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很多农民的理解中,要花钱买保险,自然要对付最可能发生的风险。然而,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下,这样的保险产品很难存在。保险产品,只能覆盖“意外”的风险,而且其价格与这个“意外”发生的概率直接相关,概率越低的事件,费率越低,而经常发生的事件,费率自然很高。农业保险一度陷入政府组织难、保险公司经营难、农民交费难的“三难”境地。
新模式破析农业险困惑
农业保险难的背后,其实是对农业保险赢利模式的考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农业保险的赢利点,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无论是种植险,还是养殖险,单独核算都很难获得赢利。解开问题的症结,在于农业保险能够找到商业化的模式,能否真正实现扭亏模式。
2004年,作为中国保监会农业险新模式的试点,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对于陷入供需严重失衡的我省农业保险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政策补贴,以险养险”的“安华模式”,成为全省保险业的一大新亮点。2005年初,省“两会”期间,正式把发展农业保险写入了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我省已试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目前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农户的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主要是充分发挥比较成型的重点龙头企业对农户统一服务的功能,将保险的功能融入其中,通过与其统一签订保险协议,以其为组织载体,承保其所带动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户,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二是通过与农村合作组织协作,对集约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保险。主要是针对具有相当规模的养殖业、经济作物,单个规模较大、总量较少、地域比较分散但又有强烈保险需求的农户,充分借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力量,统一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保险。三是在政府支持下,由政府组织推动开展大宗粮食作物的统保。主要是针对商品粮基地县(市)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统保。
2006年,全省“三农”保险复苏势头良好,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年保费收入达3074万元,重点开办了玉米、水稻、烟叶、草莓种植保险和肉鸡、生猪、奶牛、肉牛、梅花鹿养殖保险等10多个品种,涵盖了我省大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主要畜禽养殖品种。
继续作好农险文章
尽管我省“三农”保险出现了喜人发展局面,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且仅限于少数几个市县,覆盖范围十分有限。财政补贴匮乏;现行税收政策中,农业保险仅有种养两业免缴营业税、印花税、城建税、税收优惠幅度小;同时农业保险尚未纳入我国农业保护体系等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体制性痼疾尚未得以根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何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成为一个新课题。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满足农民的需求,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其二是切实解决基层政府的实际困难、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这是当前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今,政府为发展农业保险已经几度吹响了号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在2007年财政预算中,财政部安排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0亿元,选择包括我省在内的六个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农业大省,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目前,我省正在落实国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支持政策,选择粮食主产县市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开办方式,鼓励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延伸服务覆盖面,开展商业性涉农保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农业”保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本报记者 杨晓艳 )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