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机收损失的“命门” ,访中国农机化协会刘宪会长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打通机收损失的“命门” ,访中国农机化协会刘宪会长,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打通机收损失的“命门” ,访中国农机化协会刘宪会长

2020年秋收前夕,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北京召开“主粮作物收获损失有关问题”座谈会,专题研讨网络上热议的机械收获损失问题,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农机化协会研究员刘宪。

笔者:刘会长您好,最近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粮食机械收获损失率过高,受到了普遍关注,在行业内也引起了极大反响,众说纷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对于机械收获过程中损失率高,造成极大浪费的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刘宪:媒体的若干报道我看到了,也参与了网上的讨论。关于机械化收获损失可能有10%的报道,我的总体看法,报道的初衷是好的,意在引发对节约粮食的关注,但结论不够全面客观。对发展农机化不失为一个好话题,应该认真讨论。9月16日我们在北京召开“主粮作物收获损失有关问题”专题座谈会,与会的各方面人士认为,目前还没有大面积勘察和实地测产取得的数据来支撑损失率10%左右的结论。仅仅通过一些访谈和局部的数据就推论大面积机收损失率普遍高,难免以偏概全,言过其实。10%左右的损失率再乘上一个若干万亩的面积,数字的确很惊人。使大家误认为粮食机收浪费大是普遍现象,有违于事实。

笔者:那您认为事实上损失有多大?

刘宪:从我们多年来在一线的情况看:在正常条件下,小麦机收损失率2%左右,水稻3%左右,玉米籽粒收获损失率4%左右、摘穗收获5%左右,遗落的玉米棒通常农民都要捡回来。如果制造商生产损失率大于8%的收获机械产品肯定没有市场。无论哪种作物10%的损失农民肯定不接受,这次专题研讨会也是这个意见。

笔者:我理解您说的意思是农民可以有限度接受机器收获损失的对吗?怎么判断农民是否接受?

刘宪:可以这么理解。判断农民是否接受有两方面,一是机器收获要比人工收获损失少才行。过去人工分段收获一般损失大于机器一次性收获。例如小麦人工收获要割、捆、摞、运、碾、扬等,各工序环节都有损失,天气不好还容易霉变出芽;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麦子直接装袋。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最佳成熟期进行收获,质量好,总体损失低,农民普遍接受。过去夏收前农村集市有许多卖镰刀的,现在几乎看不见,机收完全取代人工了。二是看历年的投诉情况。资料显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农机投诉分会接到的投诉中粮食机收损失投诉占比很少,说明农民对于联合收割机质量和收获作业损失是接受的。当然,接受不等于农民满意,我们农机工作还有差距。

笔者:刚才您说到投诉问题,我想起20年前农业部就组织开展过联合收割机质量跟踪调查,那时候是因为大规模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质量投诉问题比较突出,您参与过跟踪调查工作,能谈谈有关情况吗?

刘宪:联合收割机质量跟踪调查自1999年开始,当时主要调查对象是进行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主要目的是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性能评价和作业效果评估,在40万亩作业现场共对5000多台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收割机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质量跟踪调查。1999年共调查了16个机型,3994台联合收割机,其中重点跟踪了356台;2000年共调查了1228台联合收割机,重点针对反映最突出的可靠性问题对3个机型(共9台)进行了每台100小时的重点跟踪,获得了许多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调查结论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发布,反馈给生产企业。明显提高了机具质量改进频次和速度,促进了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联合收割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从8.8小时提高到19.1小时以上。三年跟踪调查包括对机收损失率的调查,当时受机械制造水平的限制,损失率比之于现在还是略高的,但也没达到10%。随着这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大部分农业机械都列入了质量跟踪调查的范围内,调查结果每年都公布,农机产品质量逐年提升,针对收获损失的问题,机具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我认为,目前国产主流的农业收获机械质量是完全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技术指标与国外品牌水平差距不大。当然,收获损失率并不完全取决于机具本身的质量,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笔者:您的意思是即使有了好机器也不一定保证损失率小?

刘宪:是的。造成损失率高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几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比如大风、暴雨、虫害造成的作物倒伏,田地积水等问题,机械作业困难;二是地理环境因素,比如土地不规整,大小不一,或者地块小,机具在田间作业需要频繁转弯掉头;三是农机和农艺不相适宜,如收获时作物的成熟度、含水率不同,早熟或者过熟收获,行距不统一,收获机型不适宜;四是使用操作方面,新机手没有经过充分培训,遇到需要调整操作的作业情况不能及时应对,机手过于追求效率降低作业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笔者:您前面两次提到了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小麦、水稻、玉米收获机械的机收损失率是符合标准,农民也是接受的,那么还有一些非正常条件下的作业,比如今年东北地区台风造成的玉米倒伏,收获难度大,就属于一种异常原因,可能造成了损失率过高,您能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谈一谈吗?

刘宪:2020年情况特殊些,连续三个台风影响,东北大部地区出现了强风雨天气,一些地区玉米大面积倒伏,如果没有专门应对倒伏作物进行收获的机具,收获难度大,损失就会增加。针对这种极端情况,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应对措施,安排收获机械改装补助资金,围绕提高机具收获倒伏玉米的性能,以加装扶禾装置和辅助喂入装置等改装内容为重点,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加快倒伏作物收获机械改装进度。同时,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发布了“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强化技术指导,组织培训开展农机手特别是操作改装机具人员,派出专家组到一线巡回检查指导,提高抢收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这一段秋收的进展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笔者:您认为玉米的收获损失率高于小麦和水稻收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呢?

刘宪:玉米收获损失率高于粮食作物,我认为首先还是农机农艺不相适宜问题。比如玉米的种植行距,玉米对行收获损失最小,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千变万化,行距不对是造成玉米收获果穗损失的主要原因。虽然各个厂家也都在不对行收获割台上做了很多投入,在黄淮海地区,收获较早的地方,效果还可以,但是在收获后期果穗下垂玉米,结穗低的玉米时损失较大;再比如在西北、内蒙古等地经常会有结穗低于35cm的玉米品种,有的甚至低于30cm,这些不适宜机收的品种也会造成收获损失加大。其次是要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在吉林、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陕西等地,玉米果穗收获期晚,籽粒含水率低,果穗下垂,不适宜果穗收获,却非常适合玉米籽粒收获。而且玉米下棒后在存储、脱粒、晾晒、清选环节都会有损失,籽粒收获减少收获环节,降低了损失。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各个部门协作努力,统一种植标准,推广玉米籽粒收获,减少收获工序。研发更为先进适用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实现割台高度自适应调整,自动对行,柔性摘穗,摘穗板宽度自调整,割台收割角度驾驶室调整等先进功能,减少操作不当损失。

笔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降低粮食在收、运、储环节的损失浪费是贯彻习总书记批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目前存在的机收损失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或者说您个人有些什么建议呢?

刘宪:我认为机收损失率,永远不会为零,但通过长期的努力,可以把它控制在越来越小的范围。我有五点建议:首先是开发适合收获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情况的作物,特别是收获倒伏作物的的机具,开发收获损失智能报警系统;其次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地流转,降低土地细碎程度;三是强化农机手的培训,以老带新,推广优秀农机手作业经验,广泛宣传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四是农机农艺要相适宜,培育推广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宜机收的品种,统一种植方式;五是推动老旧农机具的报废更新,减少带病作业农机具的比例。

笔者:我注意到您的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农机手的培训,过去您也曾经多次提到关于农机手的培训问题,认为这是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年纪大的人培训难,年轻人不愿意干,机手的操作在作业过程中影响很大吗?

刘宪:很大。农机手的使用操作水平对作业效果起到非常显著的影响。没有经过充分培训的新农机手,在遇到需要调整的田间情况时,不能及时应对,生硬操作,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经验丰富的机手在作业过程中有很多小窍门:比如小麦比较潮湿的时候,要晚下地早收工,避免秸秆潮湿造成的夹带损失;去杂要根据小麦的干湿程度不同调整封堵板的开关和风向;作业速度不能过快,甚至发动机的转速、筛箱的摇摆速度对作业效果有什么影响都心里有数,会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及时调整作业方式,这都是他们在数十年作业中累积的宝贵经验。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作业季对农机手需求大的时候,很多农机手只接受短时间的培训就上机操作,有些地方因为雇工难,对机手的要求甚至低到能干活就行,这种情况不单单是增加机收损失,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机手的流动性大,也极大的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

笔者:看来要提高机收作业质量,抓好机手培训问题是关键。就像中医所说的打通“命门”一样,可以激活身体系统的运转,提升健康指数。

刘宪:你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只有造就一大批合格机手才能打通机收损失的“命门”。机手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存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我认为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经营体制问题。只有土地经营相对稳定,农机手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流动性才会大大降低,才易于开展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在此我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知人才参与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对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笔者:降低粮食机械收获损失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中国农机化协会如何面对?

刘宪:作为行业协会,农机化协会致力于成为农机使用者的代言人,当行业内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是对大众会产生一些误导的问题时,协会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应对。近日,协会发布了《行动起来,争取秋粮颗粒归仓——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致各会员单位、分支机构秘书处的倡议书》提出了七点倡议,希望全行业能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协作,深入基层调研,强化机手培训,宣传推广新技术、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提高作业效果,研发改进更先进适用的机具,更好地贯彻习总书记的批示,进一步减损增收,为粮食颗粒归仓做出新贡献。

减少机收损失率是个很好的话题,我也特别期望社会各界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不是讨论一阵子就过去了。


标签:收获   损失   农机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