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机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白人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机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白人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机化


  “
2006年的一号文件作为‘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号中央文件,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事关全局的根本性战略决策,意义非常重大。而要实现一号文件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其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巨大。”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机学会农机化学会理事长<?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白人朴教授近日在向记者解读一号文件时如是说。
   三个一号文件一脉相承意义重大
  
白人朴教授说,从2004~2006年,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一脉相承,都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国情,深得民心。并且三个文件又各有着力点,是步步深入的。
  2004
年的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突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中央采取了由过去对农业的多取少予,转变成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了“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在“三补贴”中农机补贴便是其中之一。当年的购机补贴影响力非常大,拉动了农机市场需求,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2005
年的一号文件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在2004年抓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经济增长上讲,就是把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增长的内力,作为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长期增长的战略基点。
  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高度,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这三个一号文件由农民、到农业、再到农村,一脉相承,有延续性,又有新发展,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进入到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建设新农村农机化获良机
  
白人朴指出,在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里面的头一句话就是“生产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而要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助推,反之,新农村建设必将大力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机行业获得新的发展良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提法在“十五”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更加具体,要求也高了。“十五”提的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由推进到大力推进,力度加大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要求更高了;“十一五”农业机械化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有一个新高度。
  
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对农业的扶持,2006年国家在加大对“三农”财政支持的同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具体地讲,2004年中央财政的购机补贴资金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增到6亿元。这表明,在中央的惠农政策里面,无论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民心期盼已久的发展良机。大家常称之为战略机遇期。从实施效果来看,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已经具备
  
白人朴认为,目前能以这么大的力度来加大对农业和农机化的支持,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论断密切相关。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各国工业化初期都是农业给工业、城市的发展提供积累,但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带有普遍性的两个趋向。“两个趋向”的论断为实施支农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白人朴告诉记者,以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是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而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这个问题早在2003年农业部组织课题研究购机补贴时,就对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阶段性专门做过研究,当时他还就此写过一篇《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的文章。
  
白人朴介绍,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用4个指标来量化从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性变化。一是综合经济水平指标人均GDP大于700美元,就可视为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了,大于1500美元可视为进入了反哺期。还有3个结构性指标,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小于25%进入转折期,小于15%进入反哺期;农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小于55%进入转折期,小于30%进入反哺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35%进入转折期,大于50%进入反哺期。按此测算,我国从2000年开始,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2000年,全国人均GDP856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4%,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0%,城镇人口比重达36.2%。分省来看,当时进入转折期和反哺期的省市有12个。到2005年,全国人均GDP已达1700美元,大于1500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4%,已小于15%;城镇人口比重已达43%。进入转折期和反哺期的省市估计已超过20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了,条件已基本具备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支农惠农政策,是非常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的。现在我国的财政收入已超过了3万亿元,已有能力对农业全部实行免税,对农民进行补贴,除了生产性补贴以外,社会福利性的补贴也在增加。中央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大幅度增加,2006年中央财政每支出6.5元中,就有1元花在农民身上。
   农机补贴政策杠杆作用明显
  
惠农政策作用到农机上,效果是非常好,非常明显的。白人朴说:“我举个例子,2003年,也就是在三个一号文件出台前,中央直接投到购置农机上的补贴带动整个社会购置农机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5.7,到2005年带动投入比例则达到了120,就是中央财政投入1元带动了20元的地方和社会投资,调动了地方和农民的积极性,把农民对农机化的潜在需求转化成现实需求,引导性投入的经济杠杆作用十分明显。农民是购机投入的主体,2005年中央补了3亿元,地方投入8亿元,农民自筹购机资金达50亿元。”
  
对这种投入的重要意义应有深刻认识。白人朴说,购机补贴资金都被投入到先进的农业装备上了,而当农民有了先进的农业装备后,他就要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来进行农业生产。这就使农业机械资金投入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使农业经济系统效益增长建立在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内在经济增长和收益递增的良性循环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这就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对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白人朴说,中央用必要的资金进行引导性投入,起到了带动社会投入,明显增效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还使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青贮机械化和秸秆粉碎还田也取得了良好成效。而且引导并刺激了农机工业及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服务业健康发展,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农业部通过发布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及生产企业目录,引导农机企业更好地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去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竞争中健康发展,也保护了农民购机用机的利益。所以,购机补贴是一个利国、强农、富民的好政策。
  
白人朴认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很大促进,会使整个农业、农村形势,以及农机工业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标签:农业   发展   农机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