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植保工作取得新成效
安徽植保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0年,安徽省植保工作围绕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突出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一虫一病”,狠抓病虫监测防控、植物检疫监管、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和农药监督管理“四项工作”,主动作为、砥砺奋进,为实现全省粮食“十七连丰”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我们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好“压舱石”作用,贡献了植保智慧和植保力量。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三抓”防病虫,粮食安全保障达到新水平
一是狠抓病虫监测预警。完成植保能力提升工程9个县(市、区)45个田间监测点建设,草地贪夜蛾布防安装高空灯150台、性诱捕器13.7万套。各级开展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500多次,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信息2000多期,播发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240多次,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二是狠抓重大病虫害防控。全年累计防控农作物病虫害3.75亿亩次,比上年增加0.31亿亩次,打赢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草地贪夜蛾防控阻截战、水稻“两迁”害虫歼灭战等“三大战役”,挽回粮食产量损失447万吨。小麦赤霉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为我省夏粮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小麦赤霉病病粒率近年最低。小麦品质一举跃升到全国高品质省份之列。草地贪夜蛾防控阻截战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线两区”防控思路,全省实际发生为害4.4万亩,较上年减少一半以上。有力有序开展水稻“两迁”害虫防治歼灭战,没有因病虫危害造成较大减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农民日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专版宣传中,首篇就介绍了我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经验。
三是狠抓农业植物检疫。大力推进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基地建设,全年开展产地检疫158万亩,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169份,办理调运检疫11373批次、南繁审批69批次、引种审批51批次。组织防治稻水象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扶桑绵粉蚧等植物疫情120万亩次,果断处置疫情3起。
第二,突出“三动”强推广,植保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示范领动。在全省普遍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创建全国首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5个。重点打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25个、全国茶菜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6个,通过层层示范,实现抓点带面。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3.4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培训带动。分层级召开绿色防控现场会、举办用药技术培训班2600期,培训人员18.2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350万份,网络宣传5120多次。
三是强化指导推动。及时制订印发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防控工作和技术方案等指导意见,组织技术指导组深入一线开展服务260多次。在安徽农村广播、安徽日报农村版开辟《安徽三农之声》《植保风向标》等专栏,开展各类植保科普活动20多次。
第三,突出“四推”促减量,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推进统防统治。扶持一批实力强、管理严、服务优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做大做强。2020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达11440个,从业人员15.5万人。全省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3.9%,20个统防统治组织被评为全国星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二是推广先进药械。着力推广高效对路药剂和高效大中型施药机械,2020年全省植保无人机达8189架,比上年增加3624架,开展无人机作业服务7972万亩次,是上年的3倍。
三是推动科学用药。在全省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和“百县万名新型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了病虫草害农药减量增效、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集成示范,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药效对比、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等试验示范项目30多个3000多亩。
四是推行目标考核。落实“控、替、精、统”技术路线,认真做好全省农药减量控害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2020年全省农药使用量较基期顺利实现零增长,农药利用率达到40.6%。
第四,突出“三严”履职责,农药监管水平取得新提升
一是严格行政审批。作为省政务中心首个审批试点项目,在标准不降、要求不减基础上,积极推进农药经营许可的互联网+合并审批,全年审批农药经营许可证83份,完成农药资料初审206份。
二是严格市场监管。积极推进农药购买实名制工作,切实规范甲拌磷等限制使用农药的监督管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7组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4家。市场抽检农药产品624个,检查出不合格产品16个,合格率97.4%;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案件54件,罚没金额70万元以上,案件公开率100%。建设农药标准化示范门店106个。去年年底,印发了做好省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使用工作的通知,将分批录入全省的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大户的信息,实现农药生产、流通、使用、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全链条信息可追溯管理。这个平台应用和分批录入情况,将根据进度适时进行通报。
三是严格安全督导。在全省农药生产企业中开展生产安全风险防范“五个一”活动,开展安全督导 157次,出具安全生产督导单91份,提出安全生产整改事项 82件,跟踪回访55次,督促引导企业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第五,突出“三力”抓队伍,植保工作氛围呈现新气象
一是增强技术能力。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届植保员技能大赛,全省240多名植保工作者参加比赛,在植保系统内掀起了学习植保理论、实际操作的热潮,同时,也向全社会很好地宣传了植保工作,展示了植保人的形象。
二是增强科研活力。深入推进科研合作。与省农业气象中心建立了定期会商研究机制,互通病虫和气象信息,互派技术人员挂职;与中科院智能所合作开展的“智能采集图片发生级别对标田间试验”进展顺利;与安农大植保学院共建的“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研究中心建设推进良好;与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合作的“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及其应用”项目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是增强工作合力。注重新闻宣传,以小麦赤霉病防治、《条例》宣贯、农药实名制购买等为重点,全年在央视、《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报道25次。12月,共同主办的“植保论坛”,邀请了陈剑平、宋宝安院士分别作主旨报告,成为全省、全国植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专家组,全年开展工作90多次。全省植保推广、教学和科研部门形成了资源共享、项目共施、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
2020年全省植保植检、农药管理工作成绩斐然,为“十三五”划上圆满句号。“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是植保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的五年,也是植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仅2020年,省领导批示部署病虫害防控工作就达23次之多。专门成立了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省级以上病虫防控财政资金由2015年的373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6亿元,增长了6倍。
二是监测防控成效显著提升。五年来,建设全国监测预警区域站44个、省级重点监测站52个,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观测点9县45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全省年均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约4.7亿亩次,年均减少粮食损失400万吨以上。特别是赤霉病防控保障了我省粮食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
三是绿色防控能力显著提高。五年来,重点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省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由2015年的22.3%增长至2020年的43.45%,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5个县获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2020年全省农药使用量比基期下降25.2%,实现了“六连降”;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由2015年的35.1%增长至2020年的53.9%,实现了“五连升”。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