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粮油丰收在望春播进展总体顺利今年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夏季粮油丰收在望春播进展总体顺利今年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当前已进入“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从目前情况看,夏季粮油丰收在望,春播进展总体顺利,粮食和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截至5月30日,全国已收小麦6860多万亩,完成约20%;已收油菜9220多万亩,完成90%左右。分地区看,西南和江南地区小麦收获近九成、夏油收获基本结束,黄淮海小麦收获全面展开,西北地区小麦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长势总体正常。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今年夏粮面积稳中有增,如果未来十多天华北、西北不出现干热风等大的灾害性天气,夏粮单产有望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夏粮产量有望实现连续第五年增产。据农业部专家组对11个夏粮主要作物小麦主产省(区)的测产结果显示,小麦单产构成要素实现“三增”,即亩穗数平均为31.3万,同比增0.6%;穗粒数平均为29.6粒,增3.1%;千粒重38.1克,增1.1%。夏收油菜面积增加,尽管年初遭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因灾后补救措施针对性强,田间管理及时到位,促使长势明显好转,预计总产有望比去年增加。
今年夏季粮油生产的好形势来之不易。去秋以来,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粮油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小麦、油菜病虫害大范围发生对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投入积极性。面对困难,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技术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夏季粮油生产顺利进行。
一是及早谋划科学安排。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从去年9月份开始,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分析秋冬种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秋冬种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不断完善粮食生产领导联系点、工作督导、专家指导等制度,保证秋冬种顺利进行。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保面积。中央财政增加小麦良种补贴、增设油菜良种补贴各1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冬油菜面积的恢复和冬小麦良种覆盖率的提高。各级农业部门及早谋划秋冬种工作,层层部署,狠抓落实,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及时将补贴政策兑现到户,确保了夏收粮油面积的落实。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增加90多万亩,冬油菜面积增加1050万亩。
三是大力推广集成新技术。各地确定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精量播种等技术,提高秋冬种的科技含量,促使冬小麦一播全苗,为夏粮获得好收成打牢基础。
四是开展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农业部从去年秋冬种开始组织各地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并将今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万亩集中连片粮食油料高产创建示范点,其中农业部重点抓了 150个小麦、 36个油菜万亩集中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集成技术、集约资源和集中力量,实行良种良法配套,以点带动,推动区域性大面积平衡增产。
五是积极落实避灾措施。为了防止暖冬小麦旺长和避免“倒春寒”影响,农业部研究提出了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的“双晚”措施,并在去年秋冬种期间大力推广,小麦播期较往年普遍推迟 5~7天,有效防止了冬前旺长,为抵御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奠定了基础。
六是切实加强技术指导。针对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农业部高度重视,先后 11次召开专题会议, 7次下发紧急通知,就做好农业低温冻害防御、加强田间管理、灾后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农业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后,及时组织专家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下发了《农业灾后重建工作安排意见》及 6个实施方案,并分别在湖北、江苏和山东召开全国蔬菜灾后恢复生产现场会和南北两个片区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安排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利用新闻媒体,组织专家讲解农作物防寒抗冻和恢复生产等技术措施。共派出 199个救灾工作组、春耕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指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丰收在望不等于丰收到手。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夏粮后期田间管理,狠抓以防干热风、大风倒伏、烂场雨为主的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加强病虫害防控,做到粮食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强化信息引导,搞好保障服务,切实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努力提高收获的效率、质量和效益,确保颗粒归仓。
夏粮丰收在望,但要实现全 年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关键还要看早稻和秋粮。早稻和 65%左右的秋粮在春播,目前全国春播基本结束,总体进展顺利。预计全国早稻面积呈增加趋势。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早稻秧苗素质好,返青快,分蘖早,大田基本苗足,长势良好,为获得好收成奠定了基础。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8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