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春耕劳作忙
水上春耕劳作忙
放水、洗池、喂料,每天早上五点多钟,王程和工人们便开始在海参养殖大棚里忙活,一直到八点多钟才结束。
眼下,天气渐暖,山东省莱州市金仓街道附近的海面上,海鸥云集,蹁跹起舞,与附近的渔民怡然自得地相处。不远处,一个个养殖大棚里,养殖户正在忙碌作业,一派水上“春耕”的热闹景象。
“现在正是海参苗生长的关键时期,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王程边观察海参幼苗边说。今年是他养殖海参的第13个年头,从最初的2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1个大棚,36岁的王程始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2010年,大学毕业闯荡北京两年后,王程选择回到家乡。刚回来时,他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只是平时常去自家的海参养殖棚帮忙。随着父母年纪渐长,王程对水产养殖这个行当也渐渐得心应手,他便有了将海参养殖作为创业目标的想法。从开始学习养殖知识,到作记录、数据分析,一直到研究最佳育苗时间、市场考察,这几年,王程摸索出了一套优质海参的养殖经验,也收获了不少客源。
对像王程这样的返乡创业人员,莱州市在创业资金、技术指导、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仅去年就发放各类创业补贴962.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1亿元。“现在市里对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挺大的,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好养殖品的信心。”王程说。
选择这份“面朝大海”的事业,王程告诉记者,除了父母支持外,他觉得海参养殖这个行业风险较小。“一是苗种死亡率比较低,再是收益见效快。”据他讲,大棚养殖海参每年会迎来春季和冬季两次收获,一般五、六个月就可以出苗。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越来越畅销,我们也扩大了养殖规模,每当收获季节,会雇佣20多个工人干活。”王程介绍,这些工人年轻的40多岁,60多岁的占多数,这样也吸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到这里打工,离家近,而且每月还有5000多元的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金仓街道大沙埠庄村村民王风英说。
莱州是海洋大市,海岸线108公里,海域面积1690平方公里,在海洋牧场建设、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深远海养殖装备、养殖品种创新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全市有育苗场110多家,海水育苗水体达61万立方米,其中,海参底播养殖面积2.57万公顷,年产量达3500吨。
“根据‘海上粮仓’建设部署,我们探索建立了全产业链健康养殖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渔船(民)+海域代管’的形式,创新‘耕海’方式,组建专业渔业合作社,整合零星海域资源,科学利用全海域,实现了山东省最大规模的海域使用权流转和渔业专业合作社沿海渔村全覆盖。”莱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郭爱峰表示。
为降低养殖户的成本,减少养殖风险,莱州市还推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统一供应投入品、统一销售产品、统一渔船安全管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技术信息服务,实现了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海域生态与产出效益同步改善的多赢效果,有力促进了“海上粮仓”建设和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如今,王程已是金仓街道大沙埠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也成立了经济合作社。“今后,在海上我们要继续发展水产品养殖,陆地上我们还要大力发展韭菜种植等特色产业,把村民带上一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王程信心满满地说。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