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出生产环节减损“组合拳”
山东打出生产环节减损“组合拳”
粮食减损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生产、收获、储存加工及消费等多个环节。9月9日,记者从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了解到,为加强粮食生产环节减损增效,山东省已打出系列“组合拳”。
首先是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粮食安全责任制和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细化分解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目标,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逐级压实责任,确保粮食面积落实到县、到镇、到村、到地块。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省里拿出专项资金对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的市给予奖励。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出台财政性农业担保政策,推出“农耕贷”等系列产品,加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保障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其次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质量提升等政策要素集中,重点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计划再建高标准农田654万亩,年底累计建成6767万亩,占全省现有耕地面积的60%,进一步提高旱涝保收农田比例。据调查统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可提高10%~20%,平均每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项目区亩均节水节电率分别可达24.3%和30.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之前的0.5提高到了0.64以上。
三是落实关键技术措施,不断挖掘单产潜力。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平台,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普及推广了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关键增产技术,应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新设备,全省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在粮食生产上推行水肥一体化,相比传统方式,1亩地节水35%、节肥30%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质量、效益、生态“三赢”。同时,在全省因地制宜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技术,规范种植规格,优化灌溉模式,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研究表明,麦田小畦变大畦、大垄(埂)变小垄(埂)及去垄(埂)化种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15%,增产5%~15%。
四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坚持重大病虫防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8个厅领导带队的粮食稳产增产帮包指导组,不定期、不间断深入基层督导指导。针对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全省上下提早谋划、硬核出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累计投入防治资金6.07亿元、人力200多万人次、防控机械220万台套,防控面积8080万亩次,没有形成大面积蔓延和危害,切实有效降低了病虫害损失和农药使用量,保障了夏粮丰产丰收。
五是科学防灾减灾。继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调配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完善各项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准备。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有关专家赴受灾地区进行现场查灾,帮助地方科学制定抗灾减灾技术意见,指导农民、渔民科学抗灾、尽快恢复生产,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王星)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