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代表委员热议农民增收问题
“去年,随州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纯收入增长了357元,创历史新高。”湖北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代表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开发市场,实行产业化经营,这是我们走出来的经验。”马清明代表的话虽不多,却传达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产业化是促进农民较快增收的途径之一。
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日前,部分代表委员纷纷为农民增收支招献计。
让传统农业焕发生机
据统计,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4个百分点。如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贵州六枝特区陇脚乡副乡长杨喜秀代表谈了她的一些想法:“最大限度挖掘农业内部自身潜力,把农业当成黄金产业来经营。”
“依靠农业增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杨喜秀说:“农业结构调整是关键。打个比方说,该种树的就不能勉强去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就不能去种树,要不太不划算!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调整种植方向,优化农、林、牧布局。
湖北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勋代表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出路在于优化结构,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努力开拓中高端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数乡一品’等形式为主导的第一产业。”有代表委员也提出,发展设施农业,如设施栽培的各类塑料大棚、温室等和设施养殖的畜禽、水产等,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农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应该得到开发和重视。”河北邢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成志代表说:“农家乐、民俗旅游等等越来越受到城里人喜欢,农民靠此增收非常明显,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浙江奉化市滕头村党总支书记傅企平介绍说,滕头村靠农业生态旅游光门票收入去年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旅游带动的收入超过了4000万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代表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整体素质对农民增收也至关重要。从实际来看,目前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缺口很大,新技术、新品种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高,今后在这一方面应当重视和加强,节本增效,提高效益。”
河北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也持相同的观点:“有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不是农产品‘卖不出去’,而是农民不知道‘如何卖’。”他建议,农民增收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素质,应该像重视普及科技知识、重视政策、重视投入那样重视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
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利益
农民增收离不开市场。然而,有资源、没市场,有市场、没品牌……怎么办?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从建设现代农业这个大局出发,推进农业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组织化经营,走农业产业化加工增值之路。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增收效果呼之欲出。
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代表说,把分散的农业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产业规模,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咸阳市规模化发展苹果,苹果产业名声大振,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规模化发展苹果功不可没!”
“发展现代农业,目的就是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去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民族学院原党委书记彭振坤举例说,“过去宜昌柑桔卖不动,现在公司实行订单收购,加工增值后都可以卖到国外去!”彭振坤说:“在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越来越凸显出优势———既有市场,也有品牌。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副产品多环节增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吉林省德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林代表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一方面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新的领域来,一方面使农民从过去的原料生产转向加工业和服务业,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又解决了卖难问题。
如何让农民在流通领域实现增收?邓伟志委员认为,“这需要政府引导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它来弥补农民个体生产规模小、生产群体大、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等缺陷,把过去长期由中间商人和零售商人获得的部分利润转移给农民。”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6年初,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超过15万个,成员数量已达2363万个,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平均增收500元左右。
“洗脚进城”富口袋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许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转移力度,为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增收搭建广阔平台。
从近几年的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份额最大、增速最快的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说,“去年我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已经达到了1375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因此,提高农民收入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让农民进城务工。”
正如农民所说,一家一人务工解决温饱,二人务工实现小康,三人务工达到富裕。
四川内江市副市长肖和联代表说:“对于劳动力较多的省份,通过‘阳光工程’等培训,进行劳务输出尤为紧迫。”但她同时也认为,壮大县域经济,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坚持产业兴镇,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和当地农民进镇投资兴业,“不仅可以解决劳务输出工作量繁重的难题,还可以吸引劳务输入。”
青海省平安县委书记马吉孝代表告诉记者,“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的地区,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劳务收入。但不一定要一味地追求劳务输出,发展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业对于很多地区而言可能更加合适。以平安县为例,目前全县29个村建起了藏地毯作坊,农民月工资可达300-800元。”
浙江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代表对此深有感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以家庭为特色的农村工业,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去年绍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了城镇居民。”
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可以极大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嘉兴的做法在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嘉兴市市长陈德荣代表说,嘉兴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措施,为农民进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机会,现在嘉兴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的20%,农民收入中的80%来自非农产业。
长效机制作保障
“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韩青梅代表认为,一是要继续完善现有的各项农业补贴制度,二是要对重点农业生产区和农业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三是要对农村生产所必需的一些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电力等加快改建改造速度。
“如果能将农业保护政策落实到法律层面上,就能形成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河北省农业厅厅长刘大群代表说:“我国现有的惠农政策主要靠国家发布的条例、规定的形式加以实施,有的落实到地方就会走样或打折扣。”刘大群建议,如果能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再结合我国国情,将农业保护政策落实到法律层面上,就能形成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否适当提高国家粮食收购价,带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也是代表讨论的焦点之一。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张湘宁代表赞同提高粮价,他说,“现在什么都在涨,为什么粮价就不能适当提高呢?”“国家财政在对待农民卖粮行为上应该给予更多足够的支持。”江苏射阳县农技推广站副站长姜德明代表也认为,“工业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而粮价始终徘徊不前,这实际上是对种粮农民的一种变相掠夺,也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这种‘剪刀差’应该尽快得到消除!”
抑制农资价格上涨,保护农产品价格稳定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农民们形象地说:“农民增收是在走路,农资价格上涨是在跑步。”因此,有代表建议国家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纳入政府指导价格管理目录。
就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形成,有的代表委员认为,要调整所有制关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规模效益;要调整劳动关系,完善户籍管理制度,转变农民身份,建立平等的就业准入制度,健全劳动就业体系和服务网站,强化劳动保障监督力度,维护其合法权益;要调整分配关系,帮助农民加大投入,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机制,有效降低农业风险;要继续加大农民减负力度,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