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单产咋提升,培训班上“取真经”
玉米单产咋提升,培训班上“取真经”
5月11日,2023年山东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视频培训班在汶上县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及种植大户就如何提升玉米单产进行了专业讲解和经验分享。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研究员李少昆介绍:“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因素中,有两个非常重要。一个是生物量,主要指单位面积内玉米地上干物质总量;另一个是收获指数,主要指成熟期玉米籽粒干重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值。”西北和北方地区生物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7.34%和64.46%,显著高于收获指数的贡献率42.66%和35.54%。但在黄淮海和西南地区,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是52.67%和50.92%,略高于生物量的47.33%和49.08%。不同区域间,生物量的差异是导致玉米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小生物量差异、提升玉米单产,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通过选取群体数量大、结构优、抗倒伏、整齐度高、持绿性好、不早衰、生物量大的玉米品种,以合理增密和高质量群体构建为核心,利用土地精细耕整、种子精准包衣、导航单粒精播、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化控与病虫草害防控、机械精准收获等六大精准调控措施促进玉米增产。
李少昆说:“黄淮海夏播区产量目标900~1000千克/亩的地块,推荐种植密度在5500~6500株/亩。”
数据显示,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效果显著。2020—2022年采用该技术的559户平均每亩收获5570穗,平均亩产达到1052.5公斤,76.9%的农户亩产超过1000公斤;采用常规密度水肥一体化模式的161户,平均亩产量达到891.2公斤,平均每亩收获4537穗;而示范田周边采取传统低密度、漫灌种植方式的81户,平均亩产量为715.7公斤,平均每亩收获3801穗。
“我们联合各地农业部门出台了相关管理规范,做到一区域一模式,利用标准化实施措施,带动区域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玉米单产。”李少昆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的90%左右,而玉米占比40%。当前,玉米是我国单产潜力提升空间最大的作物。”
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副教授姜兴印进行了专题授课,详细介绍了玉米大田管理时期各类药剂使用方式以及优劣。
汶上县雷沃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波波也分享了合作社的田间管理措施。据了解,合作社种植玉米1300亩,2022年平均亩产730公斤。郭波波介绍,在做好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在田间管理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效果。如果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水。同时,喷施甲维盐或菊酯类农药防治二点委夜蛾、黏虫等。
穗期:在玉米展开叶7~10片时,喷施胺鲜·乙烯利、矮壮素等药剂,进行化控,促进茎秆粗壮,增强抗逆和抗倒伏能力。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遇旱应及时浇水,防止“卡脖旱”。出现脱肥现象时,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补施速效氮肥。
实施“一防双减”,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喷施杀虫、杀菌药剂,防治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黏虫、蚜虫等病虫害。减少后期害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植株正常生长。这个时候应注意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并及时开展防治。
花粒期:如在开花授粉期间遇连阴雨或极端高温天气,要采取无人机低飞辅助散粉等办法,提高玉米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如遇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花粒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水。出现脱肥早衰的地块,要及时追肥,后期可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提高光合效率,提升灌浆质量。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