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一些我国传统的水利农具,并详细介绍下
请列举一些我国传统的水利农具,并详细介绍下
翻土开地的旱地犁、粉碎土块的耙、松土保墒的耱、压土平地的碌碡、播种的耧车、杠杆提水的桔槔、滑轮提水的辘轳、自动提水的筒车等。
农村常用的传统农具、旧式农具主要有:
犁 广大农村主要翻耕水田、旱土的农具。历代农民种田主要依靠耕牛牵拉旧式农具,进行翻耕作业。犁的品种有板田犁、抄田犁、坡地犁、人拉犁。按用途分,有大犁、小犁之分,大犁用于翻耕旱土、板田,小犁用于耕烂泥或耕第二道。一头牛拖拉一天,可翻板田或旱土2亩左右,或抄水田或垫土约4亩。
耙 有竖齿耙、伐耙(耕耙)、浪耙、站耙、踏耙、钉耙几种。耙是农户用于碎土、整地的工具,多为长方形双排顺齿耙。竖齿耙由耙架、铁齿装配而成,耙齿分2排,前排8颗、后排9颗,上尖下大,耙架前端横梁上安有2个铁环,作耕牛牵引用,后梁上装一铁环,安装拉手,农民站在耙架上加压,正常牛力一天可耙水田或旱土12亩左右(2遍);耕耙分木架、铁架铁齿2种,使用效果一样,只是成本铁架略高一点,用于水旱田碎土整地之用,一般一头牛日工效12亩(2遍);浪耙构造与耕耙相似,专用于水田整田后的最后一道工序,重量较轻,役牛和人日工效达30亩;钉耙又叫耙头,用途不同而形状各异,一般为4齿,用于挖田角、翻粪便、搭潮泥。
滚 又称蒲滚,是轧草、烂泥工具,排列滚齿有木质、铁质2种。木蒲滚由长110厘米、宽60厘米的木架框和有蒲叶的滚筒装配而成。框架上装有四脚凳,人坐在凳上加压,正常牛力拉,横直两遍,日蒲水田14亩多。
锄 有薅锄、挖锄、镐、羊角锄几种。中耕松土的为薅锄,挖土用的为挖锄,有宽口、窄口2种。前者多为垸区使用,后者多为山丘区使用。特别是挖锄,几千年前就已出现,沿用至今仍为农村挖土整地、栽培、挖树蔸、造林、兴修水利等农事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间流行过不少名牌农具,比如汨罗的铜盆锄,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创始于百年以前,清光绪年间即有专店制造,以铁匠陈保明一家数代祖传的手艺最好。铜盆锄的锄板长0.5米、口宽0.16米,锄裤处厚12毫米、净重2~3公斤,锄板光滑,入土性能好,水田作业不溅水,且锄板大,载土多,一锄多用,可代替或省去多项工具。
泥划子 用于平整水田拖泥、运送农家肥。它用木板装配,形若船状,长120厘米、宽70厘米、镶边高2厘米、两端翘起6厘米高。牛力每天运肥5立方米,人力则3立方米(往复行程10公里)。
龙骨水车 古称翻车,为木制,用于车水灌田。老的灌溉提水工具有戽斗、手摇车、脚踏水车、畜力车等4类。戽斗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由竹蔑制成,呈三棱体状,底部为球面,长40厘米,宽与深分别为30厘米和20厘米,斗上装一木柄,一人操作,适于低落差、小丘块或秧田灌水用,一天可灌田1~2亩。还有的戽斗无柄,斗两旁系双绳,两人协同操作;手摇车是龙骨水车中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小的一种,作业时1~2人往复推拉手柄,转动车轱辘带动龙骨上的叶片循环往复提水,适用田间短距离、低扬程、小面积提水,2人一天可灌田2~3亩;脚踏水车又分二人车、三人车、四人车,脚踏车由车架、车头、车箱、龙骨和车叶组成,在车头上贯以横梁,装上脚踏板,由2~4人操作。除人力水车外,还有筒车、牛拉水车、孔明车、刮水轮、吊桶、水桶、木盘牛车等。
扮桶 人力水稻脱粒工具,其配套使用有扮摺、打板(扮刷)。扮桶是四方形,用杉木板制造,高54厘米,宽120厘米,上宽下窄,篾制扮摺围其三方,经扮刷拍打脱粒。扮禾时,一般4人配合作业,2人割禾2人扮,一天可获毛谷12担,约合800公斤。
手推车 又叫“鸡公车”、土车子。由车架、把手、扁担和大小轮各1个组成。1人操作,肩负45厘米长的短扁担,双手牢牢操作把手,所载货物重量由人肩负和大小木轮支撑。车的小轮安在前端,距大轮40厘米左右,遇有小沟坎时让小轮落地支撑重量滚动前进,使大木轮顺利跨过。此车载重可达200公斤,但因大小轮是同车中心线方向,因此完全靠人手把握平衡,又因轮子一般为木质,磨擦损失大,推车人劳动强度大。随着胶轮车和滚珠轴承的出现,旧式手推车基本被淘汰。
人力胶轮板车 50年代,城镇搬运工人运货开始使用。1958年被推广到水利建设工地拖土。随着农村乡镇公路的修建及田间道路的拓宽,70年代开始进入广大农村,80年代后土地承包到农户,农村普遍应用,成为农家短途运输工具之一。这种车一般承载力达800公斤,加强型可承载1吨,由1人或2人拖拉或推动,是农村中比较理想的非机动车。
人力脚踏三轮车 70~80年代,农村相继使用人力脚踏三轮车,其主要构造和驾驶方法与骑自行车相似。货厢有前置和后置2种,驾驶轻便省力,载重量一般不超过300公斤,但成本费是胶轮板车的2倍。
木划子 又叫小木船,为农村湖汊、沟港水上的短途运输工具。湖区农户多数备有木划子形状大同小异,均由优质杉木制成。驾驶分单桨、双桨和篙撑几种。随着堤垸加固,公路畅通,又因沟港上多有桥梁涵闸,木划子逐步淘汰,仅在湖区农村放湖鸭、采莲籽、运肥料时还能见到。
石碓 (碓臼)一种古老原始的舂米工具,后改手舂为脚踏,由石臼、踏板、大木体及装在木体上的带铁齿的舂头,还有扶手架、拨米棍组成,一人或二人脚踏踏板,使舂头上下起落舂轧,拨米棍不时翻动臼内谷物。随着各种打米机的出现,日趋自然淘汰。
砻子 (谷推子)分竹、木两种,是稻谷去壳的专用工具。竹砻子是用竹篾编织嵌成,内筑三合土,镶木齿片;木砻子用木料制成,杂木片作齿。操作人用推扒子顺时针方向推转,稻谷经上、下齿盘搓擦去壳而出齐米(又叫糙米)。随着打米机的问世,砻子被淘汰。
石磨 是加工粮食干粉或水浆类的传统工具。用岩石凿成上、下两片带齿的圆盘,直径35~40厘米左右,上片磨片厚约10厘米,中心镶一铁套,下片稍薄,中心嵌入木芯为轴,磨盘装在木制的磨架上,上片磨片外沿装一木柄,操作人以推扒子插入木柄孔内,逆时针方向推转,颗粒状粮食在上下磨齿搓擦下,磨成干粉或水浆。在没有磨粉机、磨浆机的地方,部分农户仍保存这种工具,用于家庭粉、浆加工。
木油榨 传统榨油工具。木榨的榨筒采用直径80厘米以上,长3米的优质杂木,中间挖成圆柱孔,用以装油料饼。用木楔加压,即以人工推动撞杆撞击在木楔上,使榨筒内油饼受到挤压而出油。每榨油需6小时以上,每次榨油必须3~5人配合才能完成,一天可加工原籽150公斤左右。随着内燃机、电动机带动机械液压油榨的广泛推广,此类木榨到60年代后期被立式、卧式机械榨油设备所取代,其附属辅助设备仍沿用至今。
麦镰刀 其刀片长13厘米、宽30~45毫米,刀刃口呈半月形,刃口磨得很锋利,使用起来轻便,是农家割麦及秸杆作物的必备工具。
拌镰刀 又称打草刀,专用于打湖草,刀片长18厘米、宽6厘米,刃口呈直线,装有1.6~2米的长把,平地横扫,犹如理发剃头刀,使用起来省力且工效高。
茅镰刀 山区常用的镰刀,可以用来砍毛竹和灌木野草,又可用于收割硬秸作物,用途较广。刀片长14厘米、宽6厘米,背呈半圆形,比麦镰刀重些。还有山区常用于砍柴的刀,刀尖呈鹰咀,其鹰咀用来将树枝钩下。
此外,农产品加工工具还有筛子、风车、碾、铡刀、创丝板、创片板、棉花弹弓等;运输工具还有木制板车、牛车、马车、渔船、农用船、箩筐、扁担、粪桶。还有砍柴伐木用的斧头、锯子等传统农具。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9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