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刷新的纪录——从关键词演变看我省粮食生产历程
不断刷新的纪录——从关键词演变看我省粮食生产历程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关键词的演变,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历程。
关键词:恢复发展
从1949年到1952年。1949年3月,吉林省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576.8万亩,粮食总产量45.9亿公斤。到1952年底,粮食总产量达到61.3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33.6%,农业生产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关键词:波动起伏
从1953年到1965年。这是我国头两个5年计划和3年调整时期,全省粮食总产量波动起伏,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加之1960年至1962年的3年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全面滑坡,3年粮食平均产量只有41亿公斤,比1949年减产10.6%,跌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谷。1961年下半年到1965年期间,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各项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农业生产走出谷底。到1965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6525.6万亩,粮食总产量52.51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14.3%。
关键词:缓慢增长
从1966年到1980年。在此期间,农业坚持的是“以粮为纲”的方针,严重限制了农村多种经营和工副业的发展。种植业固守单一种粮,造成农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农村“大帮轰”,使农民生产情绪低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5年中,农作物播种面积从6468.7万亩减为5286.4万亩。但由于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玉米播种面积从1763.6万亩增加到2522.3万亩,单产提高87.9%,使粮食总产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连登台阶
从1981年到2000年。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全省粮食生产迅猛发展。20年间,全省粮食总产连登4个台阶,1982年登上100亿公斤台阶,1987年登上150亿公斤台阶,1990年登上200亿公斤台阶,1996至2000年登上225亿公斤台阶。其中,199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50.6亿公斤。
关键词:结构调整
从2000年开始,全省种植业开始面向市场,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发展效益农业。
中部粮食重点发展玉米、水稻两大作物,依托粮食生产优势,形成了粮牧加结合型农业结构;东部粮食重点发展水稻和大豆,同时依托丰富的特产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山区、半山区特点的特色型农业结构;西部粮食生产突出优质杂粮杂豆,并根据干旱少雨、土质瘠薄、草原面积大等特点,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和优质杂豆。到2007年,全省玉米、大豆、水稻主粮作物优质专用品种播种面积达到354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5%。其中,专用玉米1980万亩,优质水稻963万亩,高油高蛋白大豆600万亩。
关键词:质量效益
从2003年到2005年,3年累计投入资金35.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34万亩,提高粮食生产能力5.5亿公斤;到2007年,全省建成大中型水库102座,小型水库1433座,塘坝5500多处,万亩以上灌区122处,标准化水田方条田650万亩,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655万亩,建设农田抗旱井18.2万眼,配套喷灌设备9300多台(套),全省2200万亩易旱耕地具备了抗旱坐水种条件,占全省易旱耕地面积65%左右。
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专用的新品种,通过审定(认定)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共390多个,80%以上得到推广应用。
建立了重大农业增产技术补贴制度,从2004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拿出2500万元补贴3项重大技术,并列入财政预算,这在全国首开先河。4年来推广面积达1.5亿亩次,挽回和增产粮食35亿多公斤,农民增收36亿多元。
关键词:再创新高
2004年以来,在国家强有力的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拉动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抓粮、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高产作物面积增加,优质品种增加,资金、物资、科技投入增加,全省粮食总产量在2003年增产25亿公斤的基础上,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分别达到251亿公斤、258亿公斤和272亿公斤,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50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2008年,我省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84亿公斤,增幅达到15.7%;人均占有粮食1015公斤,再次成为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