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耕地抛荒危机谈农村变革良机
从耕地抛荒危机谈农村变革良机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计。
然而,尽管国家惠农政策多多,耕地抛荒情势却越发严峻,不仅冲里田、排上田荒芜严重,有些地方连垅里田都大片抛荒,农民惜田情结不再。
为此,笔者走访了多地大量的普通农民、种粮大户和乡村干部,试图寻找耕地抛荒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笔者也从耕地抛荒危机中欣喜地看到了农村发展变革的良机,激发了对农村田园化建设美景的遐思。
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
导致耕地抛荒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三个方面。
1.种粮辛苦且比较效益低,农民弃田外出成时尚,种粮大户发展滞后,外出人员责任田无人转包导致抛荒。
2.耕地质量差,机械作业困难,无人愿耕作而抛荒。
3.耕地灌溉困难导致抛荒。
遏制耕地抛荒的办法
很多人认为耕地抛荒的解决办法是大幅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这是不可行的,因为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都是机械化大生产,成本低廉,我国受国际粮价影响,不可能大幅上涨。遏制耕地抛荒应着重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1.大力扶持和发展种粮大户
当前种粮大户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农业投资吸引力不强。现在2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每亩纯利润为500元~800元(不含转包费和政府奖励)。
但种粮是露天工厂,劳动对象是耕地,即使绝大部分劳作用机械代替,也免不了一身泥水一身汗,且产量和成本都受天气影响很大,难保稳定收益。
当种粮利润与社会平均利润相同或高不多时,投资者一般不会选择投资种粮;耕地流转困难,大面积成片种植常受阻,影响效益。
责任田是每家每户的,且一户多处,只要一户不同意流转,成片大面积种植就不能实现。
种粮大户非成片地多处转包耕地种粮,加大了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的难度,效益大打折扣。
扶持种粮大户,除精神和物质奖励外,最好的办法是对粮食种植实行普奖制。当前很多地方对种植双季稻实行了奖励,种一季稻却无奖励。
因种双季稻既辛苦又效益低,尤其是双抢期间高温难耐,愿种者不多,种植面积有限,对遏制耕地抛荒效果不大,对发展种粮大户的激励作用也不大。
故应对种一季稻者也给予适当奖励,乡镇干部还应以遵点帮扶的形式,帮助种粮大户解决耕地流转、资金筹措等困难。
2.制约耕地抛荒的责任田主,激励垦复性种粮者
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或以乡规民约的形式,规定对荒芜3年以上或责任田主宁可抛荒也拒不流转的耕地,村上有权暂时收回其承包权,指定给种粮大户垦复性耕种,5~10年内由垦复者无偿耕种,国家补贴也给垦复种粮者。
这样就能激励农民或种粮大户对抛荒耕地进行垦荒种植,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增加种粮面积。
危机中蕴藏变革良机,规模种植和田园化建设,将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1.规模种植迎来大发展机遇,应善加激励和引导,使之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小规模种植的加速消退,大量待转包耕地的存在,无疑为种粮大户这样的规模种植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
规模种植的意义不仅在于抑制耕地抛荒,解决种粮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规模种植的发展,可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使种植业摆脱长期低效益的困扰,推动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规模种植的发展,使耕地集中到少数农民手中,使大部分农民摆脱责任田的束缚,放心从事第二、三产业,不仅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将对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2.规模种植和“空心村”现象,为农村田园化建设创造了良机,农业机械化大生产迎来曙光。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然而广大丘陵山区丘块小而不规范、坑高坡陡不平整、不少田块无机耕道的农田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田园化建设,就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河、渠、田相通,水、电、路配套的标准农田。
这个梦想在十年前也许只是美丽的愿景,但当今农村的发展趋势却令人欣喜地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必然:
一是耕地集中经营大大化解了责任田集中改造难、农户思想统一难和田园化建设推进难的问题。
而农村“空心村”的出现和发展,又为旧村宅地垦复,耕地成片经营创造了条件,便于田园化建设。
二是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建设总体投入量大。以工补农,缩小城乡差距是国家长期政策,对农业农村投入将越来越大。
同时,田园化建设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多年的梦想,能获得广泛支持。当今农村也有了大量富裕户和有思想、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参与和投资田园化建设的劲头和潜力不可低估。
三是农业工程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的广泛应用,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高度机械化,良好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使田园化建设变得更加易行。
3.股份制农业公司将成为种植业的新业态
当今农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种植大户将进一步发展为股份制农业公司。
农户按责任田面积获得股份,按股分红,农业公司则依托实现田园化后的标准农田和高度的机械化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像美国那样1人可作1000亩田的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在我国也将成为常态。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