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挑战与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挑战与建议
资料图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民职业化做出的积极判断,是我国农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也在发展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呈现出了“供给侧”问题,供给既充足又不足:充足体现在数量上,而不足体现在内容上,供需呈现出不匹配的情况。
培育内容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培育内容难以及时跟上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目前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多以生产技术为主,内容多为成熟的种养技术,高层次、新科技的内容偏少。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力构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农民更加需要市场服务、互联网应用、加工营销等生产环节之后的经营或保障性服务培训,目前这方面的培育内容较为缺乏,无法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育模式缺乏多样性。就我国目前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来看,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田间地头的教学、实践基地的参观等形式。
据调查,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是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教学和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通过实践操作,理论知识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方式,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目前的培育手段多停留在线下阶段。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农民手机上网接收信息、学习知识逐渐成为“家常便饭”,农民通过互联网接受培训的理念和技术也已愈加成熟,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线上培育平台和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便捷性与趣味性,而在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互联网资源落后于实际需求,通过网络进行培育的内容不够丰富,方式方法也不够多样。
培育体系机制有待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多部门沟通协作、共同推进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教育、人社、金融等多部门的合力推进。但是,目前的培育工作并没有完全实现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缺乏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特别是对于培育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急需配套机制的跟进。此外,培育部门内部的教学资源和工作机制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和低效现象。
针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更新调整培育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供需匹配必须先做好内容的“对口味”。扎实开展训前调研必不可少,可采用调查问卷或者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农民实际需求。
同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和资源禀赋,制定真正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立足大局,设计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优化创新培育模式。一方面要做好传统的线下培育工作,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参加学习。通过与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建立合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好、更宽的学习平台。
另一方面开发线上培训。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手机培训平台,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对接各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培育质量和效果。
改进完善培育机制。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为契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以农广校体系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和制度。同时,在内部培育机制上要建立健全教材、教师、基地等师资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未来,就是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
应紧紧抓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跟发展新形势,满足农民新需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再上新台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