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年超4亿亩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年超4亿亩
记者从7月25-26日在河北省围场县举办的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墒情监测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以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集雨补灌、抗旱抗逆等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每年超过4亿亩。
资料图
本次培训班由全国农技中心主办,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土肥水技术推广部门和部分县从事旱作节水农业工作的负责人140余名代表参加培训。
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在培训班上表示,我国旱地面积约10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高效旱作农业技术,预计旱作农田粮食亩均增产100公斤,10亿亩旱作农田可增产粮食2000亿斤。“从一定意义上讲,全国粮食生产的差距在旱区,增产的潜力在旱区,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的希望也在旱区。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下,旱作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新的增长点,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他认为,发展旱作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需求、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抓手。
长期以来,农业部始终把加快旱作农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积极探索,增加投入,加大示范力度,集成推广了一批旱作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为“四个明显”:一是技术创新与集成配套应用步伐明显加快;二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三是农业因水种植结构明显优化;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尽管近年来我国旱作农业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模式不够丰富,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项目管理需要规范强化,地膜残留问题突出。
据刘天金介绍,今后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巩固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技术模式和实施机制,集中连片推广应用覆盖保墒、膜下滴灌、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抗旱抗逆等旱作节水技术,探索减少地膜残留新途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粮食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的目标任务是:“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面积2000万亩,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
围绕“四水”,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围绕集水、保水、用水、节水做文章;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天然降水粮食生产力,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从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针对性,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由分散布局向特色旱作农业格局形成的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旱作农业科技生产水平,不断突破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由传统旱作农业向现代旱作农业转变。
河北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近年来,河北把发展旱作农业作为突破水资源束缚的治本之策,2014-2016年,累计推广地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面积457万亩,2016年全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50.2万亩。而围场县又是河北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最好的区县之一,在7月25日的现场教学环节,与会代表实地参观围场县4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区。7月26日,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省农科院的相关专家分别在培训班上为代表们做了关于旱作节水农业的专题讲座。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