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欢歌——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走笔
沃野欢歌——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走笔
大田里,一株株玉米苗正在撒欢生长;棚室内,辛苦了一春的农民开始点数今年的第一场收获;庄稼院里,闲下来的汉子们聚在一起,研究又有啥新技术、新种法……盛夏,放眼吉林大地,这个传统农业大省,正快步行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装备的现代化,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在梨树县四棵树乡付家街村王贵昌家的30多公顷玉米地里,一套套滴灌设备正“严阵以待”。“我这地里用的是玉米膜下滴灌旱田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天旱时用这套设备,水肥一体,庄稼长得又高又壮。现在地里的玉米苗至少比别人家的高出一?。”说起王贵昌家的节水灌溉设备,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
那是两年前,膜下滴灌在梨树还是件新鲜事,半信半疑的王贵昌选择了10公顷耕地使用节水灌溉设备。结果那一年梨树大旱,全村几乎所有的大田都减产,个别地方甚至绝收,只有王贵昌家的那10公顷地不仅没受影响,产量反而比以往高出一大截。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在梨树名声大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们感慨:“没想到咱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十年十旱”是当地农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所字镇则字村党支部书记李志祥告诉记者,他最犯愁的就是农民要求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但村里争取的项目资金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装备的现代化,正在悄然改写着吉林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4.51亿元,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110万亩,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71万亩。实施滴灌工程建设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在吉林、甘肃跨省合作建设的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前郭县王府站镇阿拉噶村农民赵国,彻底见识了现代装备的“威力”:以往需要1000多台四轮拖拉机耕作的两万多亩耕地,今年10台大型农机、30多人,几天的工夫“轻松搞定”。以机械代替人力,原本被牢牢“拴”在土地上的农民,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截至4月末,全省争取和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4亿元,省级投入1.1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355万千瓦,全程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6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土壤深松、秸秆还田以及其它先进农业机械耕作方式的实施,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机械力量的增强,奠定了吉林省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技的现代化,让农业不再重复传统的“四季歌”
公主岭市西环岭乡靠山村石人粮蔬合作社有100栋标准大棚,运菜车辆在园区内络绎不绝。
“种反季菜,打季节差,我们靠的是科技二字。”站在合作社的科技示范棚内,总园艺师徐俊德望着满棚的香瓜、蔬菜如数家珍:“可别小看我这个大棚,里面的科技武器着实不少呢!3个科技示范大棚,土壤里加的是秸秆反应堆,浇水用的是膜下滴灌,给作物授粉用的是蜜蜂,一台小型气象仪实时监控大棚里的温度和土壤湿度……最近根据市场调研,我们又研究了一项新技术,种植富硒蔬菜。从目前实施情况看,前景非常广阔。到时候,大棚的收入还能提高一大截!”
在温室大棚里种反季节蔬果,既解决了蔬菜短缺期城乡居民吃青菜的难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靠山村,一栋大棚一年纯利润怎么也有三四万元,而且一到农忙季节,每天来大棚打工的农民就有1500多人。大棚生产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进入6月,北方农民又进入了“农闲”时节,然而梨树县双河乡大窝棚村农民刘兴军,几乎每天都得“泡”在地里,不是在自家的地里查看苗情,就是被乡里乡亲请去给苗情“把脉”。老刘是梨树县去年的玉米高产状元,今年县里又给他调配了农业专家做专门的技术指导。背靠专家这座“靠山”,老刘今年种地又多了几项“绝活”,他还想接着“卫冕”呢!
“春播夏种秋收冬闲”。随着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及应用,这一传统的农业“四季歌”正在日益模糊和改变。
农民的现代化,让农村更改了“容颜”
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是要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科技和意识的新型农民。吉林省各地不遗余力地以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进的方式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建设高产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农民,全省建设高产示范区基地300个、粮油高产万亩示范区400个,总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培育科研示范户“带动学”,根据农民的种养加实际需求“定期学”,利用网络“随时学”……
郝双,梨树县小宽镇西河村双亮农机植保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全省农业系统挂了号的“土专家”。他的出名缘于去年的一次朝鲜之行。
2011年,吉林省派人到朝鲜种植农业援助示范田,一共4个工作组,其中3个组的成员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郝双任组长的这一组俩人:郝双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另一个也是不折不扣的农民。派农民出去到底行不行?当时省农委的有关领导捏了一把汗,郝双也不被其他工作组的成员看好。但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却对郝双充满信心,也正是他力荐了郝双。王贵满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培育新型农民。梨树以‘星光大道’的方式,发现农民,培育农民,完善、提升农民,郝双就是从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土专家’,我相信他能行,更愿意找机会提升他。”
事实证明,郝双果然不负众望,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今年,郝双又依托农机公司和农业技术专家,在合作社搞起了土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目前,这110公顷集约经营的土地,苗粗苗壮,长势喜人,而且仅春播这一块,每公顷耕地就可节约资金投入四五百元。把耕地交给合作社,不少农民选择学习新技术,外出打工。从2008年成立合作社到现在,郝双一个人影响甚至改变了梨树、公主岭、河北等地800多户农民。这也再次印证了王贵满的理论:农民+农民只能等于N个农民;而农民+企业家+科学家+银行家,则不再等于农民。
农业,国之命脉;农业兴,则百业稳。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吉林省着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实现了物阜粮丰,富足兴旺。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