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理论热点之十一:面对新形势,如何全面推进农机化
农机化理论热点之十一:面对新形势,如何全面推进农机化
近10年来,我国农机化发展突飞猛进,成功地步入了"后农机化时代"。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机化全面发展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机拥有量规模已达较高程度,而综合机械化程度没有达到相应水平。我国2013农机总动力达10.6亿kW,约折合0.58kW/亩。按美国基本实现农机化时的农机总动力计算,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应为84%~94%,低了25%~35%。拖拉机大量增加,而农机作业量却增加缓慢。支撑农机化高效发展的跨地区作业越来越难做,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矛盾。在此,我们不可能就所有问题进行分析。但从农机化发展的战略上看,以下问题必须统一认识。
1、农业机械化,从哪里化起
提出这一问题,可能很多同行不赞同,理论界也不大认可。目前我国农机拥有量(特别是农机动力)规模已达较高程度,而综合机械化程度没有达到相应水平,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马克思曾经指出,所有发达的机器,可分为动力机、传动机和作业机三部分。就农机化来说,我们不能把“头”和“尾”分割开来看。如果作业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动力机配挂车,就是一套地地道道的机动车,对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意义不大。从历史看,工作机是历次工业革命的起点。有了比较先进的工作机后,动力机才能派上用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农机化应从工作机化起。
我国的农机化与发达国家比较,有其特殊性。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来发展农机化的。20世纪80年代,拖拉机千军万马齐上路,拖拉机发展呈井喷式增长,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不但不提高,还有所下降。在广泛使用拖拉机的同时,配套机具的研制和供应跟不上,在发展政策上更是缺乏引导,结果就是拖拉机的路子越走越窄。但我们一直在农机化发展中未能明确认识这一点,只是一个劲地把农机总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当成农机化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准,农机化就演变成了拖拉机化。其结果是,拖拉机发展不少,配套机具跟不上,致使许多拖拉机不能发挥作用,农机利用率低,农机经营者效益难以有效提高。因此,群众说,“化不化,在于挂”,是一针见血的,说到了问题的本质。
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同行提出这一问题。认为农机化要从工作机化起,要不断地下功夫提高拖拉机配套农具比,但并未引起重视。近10年来,这一问题重复出现,且越来越严重。现在看起来,今后全面推进农机化,重要方面就在于克服这种盲目性。必须把这一问题提到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端正我们的指导思想,狠抓拖拉机“尾”部空虚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性引导作用,调整和优化农机结构,使其配套尽可能多的作业机具。同时推动农机向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和高效复式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机利用率。
2、加强农机化宏观管理和行政指导
有人认为,宏观上的计划指导,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农机化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行为,必须做到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化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是有效率的健康发展,才能是可持续的发展。这些年来,虽然我们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但国家补贴只占30%,农民作为农机化发展投资主体的地位没有变。从宏观上说,必须保证这种投入的高效率,才能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农机跨地区作业为例,它是我国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在农机化领域的重要体现。其发展条件是农机服务市场化、农业劳务商品化,以及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同一性和不同区域间的季节性差异、农机服务供给的适度短缺(区域性短缺和优势区域在宏观上的互补性)、强有力的行政指导。在这场具有中国特色农机经营体制创新中,市场经济机制,以及农民提高农机存量资产经营效益的驱动力,良好的规范化管理与引导,催生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但2016年以来,一些地方反映,农机跨地区作业越来越难做,价格下降导致经营者效益下滑,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一现象的实质就是随着短缺地区的相关机械发展,使饱和地区的机械服务能力失去释放的空间,从宏观上会降低农机经营效益。
因此,要促进农机跨地区作业发展,就要从宏观上来调控相关机械的增量。这是我国农机化发展进入“后农机化阶段”必须要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从宏观层面看,对于通过跨地区作业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机械,应及时退出补贴目录(保留其更新换代之需);从区域性发展看,一个地区某种产业所需机械基本满足需要的,就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质为主,引导其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需求(如农产品烘干机械等),要给予政策性倾斜,使其优先、快速发展。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提高农机增量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均衡发展,确保农机化的高效率。这就是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要发挥作用的时机。一些地方已经在做这件事情,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当前,加强农机行政指导应该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有农机购置补贴这一强有力的工具,行政指导可以在此框架下,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采取积极心态,用好农机购补政策,引导农机化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高效使用方向发展。国家农机购补政策,是一个连续性的、随着国家财力增加规模逐步扩大、覆盖面和补贴额度逐步提高的动态过程,决不是权宜之计和短期行为。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得到证实。以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看出,对购机农户给予补贴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取向。这些国家先后于20世纪40—6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时至今日,仍然在向农民提供购机补贴。因此,我们应根据这一趋势,制定国家和各个地区不同时期农机购补的长效战略和政策,引导农机化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二是注重引导,优化结构,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我们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快车道。从宏观上讲,应该提高农机购补的计划性,做到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各个阶段要有不同的扶持重点,各个地区要有自已的购补特色,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在享受购补政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的机械多补,限制发展的机械少补或者不补;生产急需而又短缺的机械提高补贴标准,拉动其快速发展;已经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机械只给予其更新换代补贴;结构性短缺的机械优先给予补贴(如稻作区的半喂入联收机、插秧机等);在选择补贴对象上,要效益优先,要支持规模化生产,对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服务公司、农机专业大户等先进的生产方式要优先享受补贴,促进其尽快发展,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为适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要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化经营者。对于这些经营者要取消只准享受一次购补的限制,取消单台(套)机械购补的最高限额,鼓励其购置机械的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鼓励复式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提高配套比和集成化水平来提高其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例,2020年,全国经工商注册登记7.8万个。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批流转土地超万亩,固定资产上亿元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完成的作业面积占23%,服务农户达4500万户。我们应从政策导向上给予多方面支持,让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加快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步伐。
四是引导农机企业,根据全面、全程、全产业推进农机化的要求,研制、生产更多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具。农机具要向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复式作业机械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质量,来促进农机化全面发展。
3、化解矛盾,确保农机化高效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农机化投入的高效率(较高的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以及较短的投资回收期),才能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反之将阻碍或停滞发展。进入“后农机化阶段”后,农机化投入报酬递减(或者说是边际收益率下降)的规律,可能成为农机化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如何化危机为发展机遇?
一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在发展政策上,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发展策略上,应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调控并存的机制,以此来防范盲目性发展造成的效益递减问题,并将此做为指导战略,长期坚持。
二是要注重农机经营体制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WTO要求的新型农机经营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为引导,由市场来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实现由单一的农机服务向多元化经营转变;农机服务领域由以产中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深层次服务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由服务粮食生产向服务农业比较优势产业和区域优势农业转变;按农业产业集群的思路来引导农机化发展;从建立行业规范入手,加大农机服务产业经纪人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农机行政指导;提高农机经营的组织要素与管理要素投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以经营者的平等协商和民主管理为基础,推动农机经营者的合作、联合和股份制,形成强大的农机服务产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要推动农机跨地区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三是要加强农机从业者的技能培训,不但要从使用技术上大大提高,更要注重其现代企业经营技能的提高。培养农机经营专门经理人队伍,形成职业化新型农民阶层,引领农业现代化潮流。从多方面强化其经营能力,提高经营效益,造就新型农机经营人才群体,加速农机化发展。
四是要全面实施农机免费管理。当前,一个以“免费管理、政策性保险、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等”为标志的惠机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农机化工作者要把贯彻落实农机管理惠农政策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要广泛调研,深入了解农户的需求,找准政策措施的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要积极开展试点,推广先进典型,在免费管理、政策性保险、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要统一思想,把力量凝聚到惠农政策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上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农机管理工作新局面。深入调查研究,,把惠机政策性引向,使其不断完善,从而化解矛盾,促进改革与发展。通过贯彻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动农机化发展。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