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机械关键技术优化项目总结会在杨凌召开
植保机械关键技术优化项目总结会在杨凌召开
10月17-18日,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的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植保机械关键技术优化提升与集成示范”2015年度总结会议在陕西杨陵圆满召开。
会议邀请了农业部农机化司科教处王国占调研员,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梁建研究员,同时出席会议的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领导、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各单位子任务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参加人员,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薛新宇研究员主持。
总结会上,项目执行专家组听取了各单位2015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汇报。2015年,通过项目主持单位和参加单位的协作努力,所研制开发的无人施药直升机装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小型均匀雾喷雾机、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轻便高架喷杆喷雾机、小型助力式机动喷雾机以及通用液力喷头、稳压防滴阀、分配阀等植保关键部件,累计在江苏、陕西、湖北、河南、广东、深圳、安徽、湖南等地试验示范面积超过50万亩次;
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现场观摩、试验示范等工作,累计对农技人员、农机管理人员和承包大户等培训超过3000人次;推动成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制定行业标准2项;建立建设示范基地5个;获得中国专利奖1项,申请/授权专利37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
听取各单位的总结汇报后,项目执行专家组并严格按照《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管理诚信评价办法》对各单位进行了考评和打分,讨论了2015年度项目任务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并制定了2016年度的研究任务、实施方案。
王国占调研员在听取项目汇报后,对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和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随着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后项目的组织实施形式会不断发生变化,在国家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不断增加,科研呈现“大联合,大协作”,注重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常态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为目标,希望项目组能够再接再厉,将众多成果进行梳理,尽快实现成果的转化,为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出贡献。
梁建研究员多年从事科研一线工作,对王国占调研员的指导意见表示同意。另外针对项目实施即将面临的验收、成果鉴定等一系列事宜,梁建研究员根据他组织管理实施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1、重视项目经费管理——项目验收首先要通过财务审计验收,加强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统筹项目经费的整体支出,把控项目经费的序时进度,是项目顺利验收的首要前提;
2、凝炼重点,突出亮点——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为主线,串联项目主持单位和参加单位,将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逐门分类,有侧重点地高度提炼概况;
3、做好绩效评估工作——严格根据行业科研专项的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和授权的专利、荣获的奖项、通过的技术鉴定等进行逐一排查,做到对绩效的真实评估。
会后,在项目首席专家薛新宇研究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前往了宝鸡千阳县全国苹果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参加了项目组研发的自走式果园静电喷雾机的现场植保作业演示示范。
示范作业的3WQ-400型双风送果园静电喷雾机,集成了双气流辅助风送喷雾技术和仿形静电喷雾技术优势,使荷电雾流不仅穿透性强,而且雾流荷电量高、不易衰减,为我国果园病虫害高效防治又添利器。
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植保机械关键技术优化提升与集成示范”,针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植保机械化作业水平低,植保机械品种相对单一,系列化基础部件严重匮乏,一机多用等现象,立足于植保机械通用基础部件研究和专用施药机械技术的研究,筛选、提升与研发结合,借鉴创新并举,并在适宜产区对技术装备进行熟化、集成和示范,因地(或作物)制宜,制定适合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施药技术规范,形成大、中、小型植保机械相配套、通用型和专用型相结合、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现代植保机械化工程技术体系,为加快我国植保机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0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