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乡村振兴需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
魏后凯:乡村振兴需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
资料图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进行了专访。
记者:新时代背景下,建立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魏后凯:前不久,我与韩磊、胡冰川等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一个研究成果,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在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为根本目标,依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生产经营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逐步建立起以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工业化和社会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建立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未来15-20年内,中国城镇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仍将快速推进,必然带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当前,中国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有了稳定的农地产权制度构架作为支撑,“三权分置”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了政策保障。
与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对应的规模化经营必定是适度规模经营,它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的规模经营,当然,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品种进行调整。
二是要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通过利用先进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过程。由于人多地少,中国传统农业主要采取劳动集约经营方式,但在新形势下,依靠劳动集约经营实现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随着休耕制度、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等措施的推进,未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将主要通过集约化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由此需要全面激活劳动力、土地、资金、科技等投入要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率。
三是要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增产高度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按照绿色化的要求,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着力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分阶段、分品种、分区域加快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从零增长向减量使用转变,并采取总量控制与强度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化肥和农药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实现“双下降”,使之逐步稳定在安全合理的适宜区间。
四是要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农业现代化不单纯是农业的机械化,也是农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现代技术装备进行农业生产和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并运用工业化甚至工厂化的理念和组织方式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
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追求综合效益,要利用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生物技术进行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增值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的工业化水平。
五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将广大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以科技信息、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疾病防治等为内容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由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对象上,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种植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更需要注重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记者: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哪些政策上的举措?
魏后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全力推进农业政策转型,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并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体系。
一是要促进农业政策转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国家农业政策亟需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化学农业支撑产量增长的增长导向型政策,转变为以绿色农业为支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质效导向型政策,着力调整农业支持补贴、技术支撑、农业金融等方面的政策。
比如,在农业支持补贴政策方面,应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绿色生态农业等的补贴力度,研究制定化学品减量使用支持政策,对采用和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为给予支持。
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国家必须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一方面,需要聚焦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绿色增产与节本增效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技术攻关,持续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的技术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系统设计和架构,强化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衔接。
三是要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虽然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但小规模经营仍然是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小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因此,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同时,积极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探索多元化、混合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比如,在生产经营方式方面,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深度合作,建立两者的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要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示范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在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试点试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层次、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体系。
当前,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为载体,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化肥农药减量、地膜清洁生产、农业物联网、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多领域的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标杆作用,逐步建立市、县、乡镇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体系。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1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