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虽至,这件事却万万不能松懈!
凛冬虽至,这件事却万万不能松懈!
近日,北京农机监理总站发布了两条农机安全生产案例:
一是微耕机事故。村民张某在自家果园地内使用微耕机进行旋耕作业,在倒车过程不慎左裤脚卷入机器,左腿被扎伤导致骨折。
二是卷帘机事故。某设施农业园区内,李某独自一人操作卷帘机作业,在未切断电源情况下整理保温被,不慎被卷入其中,导致李某被强力挤压后窒息死亡。
大棚卷帘机是冬季农机使用安全事故多发领域
受惠于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发明后,我们能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而去各种采摘大棚采摘,也成为周末阖家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在万物休息的冬季,蔬菜大棚里运作的机械却是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发地。近年来,微耕机、卷帘机伤人的报道,已经成为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领域,冬季里,这方面的意识更是要提高。只有平平安安,才能让咱们安安稳稳地过一个好年。
大棚的发明,让我们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对此,我们和北京农机监理总站一并提示您,为了安全,请使用具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微耕机,购买正规厂家、大品牌的微耕机设备,微耕机作业时,应穿着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的服装,转移地块时应切断动力。卷帘机作业时需由2人以上操作,千万不要忽视安全生产,意气用事,整理保温被前,要切断总电源。
其实,安全生产事故,一部分是由于意外,属于不可控的小概率事件,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人为因素,即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和缺失。
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这事儿“不会那么倒霉,正好发生在我身上”,有的则是精神上懈怠,觉得过分在安全生产上谨慎,有些“矫情”“事儿妈”,殊不知在充当“英雄好汉”的同时,极大增加了自己受伤的风险。还有些人则一向忽视按规则操作,不爱看“使用说明”,属于做事情“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类型。诚然,您不太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灾难也未必就降临到您头上。但理论上讲,久而久之,您受到伤害的风险概率,可是成倍增加了。
所以,小编在这儿诚心提醒大家,做事情要严谨,不要有侥幸心理,年底了,注意安全!过个好年。
下面,我们还整理了一些冬季农机日常保养得办法,让大家在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的同时,也能妥善储存农机,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客观上也是给自己挣钱。
微耕机长期不用时,应先清理机器外部污垢
微耕机保养:
微耕机长期不用时,应清除机器外部污垢,检查和排除漏油、漏气现象。检查变速箱和发动机油底壳、油箱等的油位是否符合规定,不足时予以添加。检查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可靠。检查各部位螺栓、螺母是否紧固可靠。
和汽车一样,微耕机也需要定期进行保养
按时做保养。每隔三个月或累计工作500小时后,需清洁变速箱及行走机构,更换机油;检查调整各操纵系统。每隔一年或工作1000小时后,除完成上述保养要求外,还需要检查所有齿轮、轴承和离合器磨擦片,必要时更换新件。每隔两年或工作2000小时后,需拆开全部零部件并清洗干净,检查全部零部件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或更换新件。待整机装好后,必须经过磨合和试运转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卷帘机保养:
对卷帘机进行维修保养要注意安全,保养应在卷帘机放至下限位置时进行,并在操作前先切断电源。确需在温室面上维修时,应当用绳把卷帘轴固定好,严防误送电使卷帘轴滚落伤人。
定期检查各部位连接是否可靠,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主机与上臂及卷帘轴的连接可靠性,各部位连接螺栓每半个月应检查紧固一次。
机器使用完毕,可卷至上限位置,用塑料薄膜封存。如拆下存放要擦拭干净,放在干燥处。卷帘轴与上、下臂在库外存放时,要将其垫离地面0.2米以上,并用防水物盖好,以免锈蚀,并应防止弯曲变形,必要时应重新涂防锈漆。
卷帘机在每年使用前应检修并保养一次,检修主要内容包括主机技术状态,卷帘轴与上、下臂有无损伤和弯曲变形,上、下臂铰链轴的磨损程度,卷帘轴及上、下臂与主机的连接可靠性,如发现问题应进行校正、加固、维修。
农机冬日日常保养:
铁制部件保养。目前,农机具大部分零部件是用钢铁材料制造,如保管不善,很容易生锈,缩短机具寿命。尤其是薄壁铁制件,如抽水机水管,一经生锈就会报废。因此,这类铁制件在冬季应拆下来,清洗干净,涂上防锈漆,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其它的如犁铧、犁刀等铁制农具,应清洗干净,干燥后涂上废机油防止生锈。
电动机保养。农机具配套电动机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应该放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库房里。如果把电动机与农药、化肥放在一起,或者放在潮湿的泥地上,电动机就会受潮,内部绝缘性能下降,易造成短路、搭铁、漏电,甚至烧坏线圈。
蓄电池保养。大、中型拖拉机长期停放,应将蓄电池拆下来,充足电后,将表面擦洗干净,在电桩表面涂上凡士林,然后放置在干净较温暖的室内,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以防硫化。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1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