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升级,外企日子同样不好过
行业转型升级,外企日子同样不好过
当下我国农机行业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大多数农机产品,尤其是传统农机产品市场遭遇大幅下滑。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不仅波及了国内企业,在中国的外资农机企业也未能幸免。
大多数外资企业都陷入了迷茫。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农民那么挑剔?买收割机,不但要质量性能高,还要价格便宜?难道真的是外资产品太贵了吗?为什么产品不如以前受欢迎了?
外资产品逐渐走下神坛
20年前,农民买拖拉机或者收割机,甚至买农具的时候,习惯性会问:这是哪国的牌子?10年前,即便是较为小众的农机行业,能够进入外资农机企业上班,几乎都被认定为行业精英。
那个时候,因为产品的稀缺性,很多国外农机企业到中国,做好供应链和经销渠道,产品就不愁卖。有些想代理他们产品的经销商,想拿到代理权并不是容易的事。
笔者曾经去调研,一家市级经销商想要经营某外资品牌产品,费了很多周折才成为二级代理商,当年就销售了不少该品牌的产品,利润相当可观。
而目前,一方面受农机行业整体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国产农机产品在一些领域快速崛起,致使外资产品已经显得不那么高不可攀了。
当然,在一些高端产品细分市场领域,外资产品依然有很强的增长势头,占据主导地位。
外资企业也需要调整
农机行业处于转型调整期,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同样需要调整。
外资企业的技术先进性毋庸置疑,但其产品适应中国用户需求的速度有些“慢”。比如当他们推出一款认为适合市场的产品时,用户的需求热点已悄然发生了转移,消费需求已开始升级。
终端用户抱怨最多的是外企改进产品太慢,明知道很多地方可以优化,就是不去改。实际上不是外企不去改,而是流程太长,改得太慢。
面对新需求,很多本土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适应性。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的决策链条太长,信息反馈到总部后,经过调研、评估、调整,等到调整好,市场空间已所剩无几了,或者需求发生了变化。
适应市场最重要
外资企业作为行业的引领者,从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销售渠道等方面来评价,都领先国内企业一大截。但是,这些外企为什么失去了中国市场的很多新兴机会呢?
曾经有一位外企高管,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在投入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然后否决了中国员工提出的新产品开发方案。
在农机行业,外资企业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技术,很多方面都领先中国很多年,他们的产品也确实解决了国内农机市场的需求问题。但长期以来,他们的思维还是固化在“中国是发展中市场,理应区别对待”的模式里。
甚至还有一些外企认为,投放到中国的产品理应就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产品质量也可以为了成本稍微降一降。
笔者认为,未来,农机产品是国内企业生产,还是外资企业生产,似乎不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看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好用户。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1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