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或将成为发展热点
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或将成为发展热点
当前,我国农机化水平高达72%,进入全面机械化之转型升级阶段。面对新阶段,农机化需求会出现那些变化?那些农机产品将成为推广应用重点?我们应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打造升级版的农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就此我们深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村展开了调研,现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
一、农机化需求主体悄然变化
近年来,受国家多项利好政策推动,以及19个中央1号文件促进,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大量增加等,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和成长,渐成农业现代化之主体。2020年我国农业合作社达87多万个,流转土地近4亿亩,占农户承包地的26%。其中农机合作社7.8万个,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批流转土地超万亩,固定资产上亿元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完成的作业面积占13%,服务农户达4500万户,经营收入达556亿元,相当于社均年服务收入135万元。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2020年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9个,认定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园区梯次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持续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培植力度,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组织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骨干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达到261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142家(其中农机合作社8家),入社成员10237人,出资总额1.3亿元。建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百强社4个,市级示范社2个。全县备案登记家庭农场94家,其中种植业37家、畜牧业49家,水产养殖业8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无论从产业发展效应、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均代表着南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成为南郑农业产业的领头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迫切要求全面机械化。对农机提出了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节能环保和复式作业机械化要求,以适应规模化条件下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作业。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提出了农机智能化要求,以满足高效和精准农业发展之需。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了较多的发展资金,对农机的购买力显著提高,成为引领农机需求市场的风向标。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受到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供给不足的严重制约。
二、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现状及问题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粮食产后烘干机械化水平高达98%以上;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我国中国台湾地区烘干机械化也在90%以上。而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目前尚不足20%,陕西省南郑区则刚刚起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年总产粮食约6.6亿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年损失粮食价值高达900~1200亿元。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潮湿,湿谷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10%,若按年产6亿吨粮食计算,相当于6000万吨粮食,这一数字是惊人的。因此,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使到手的粮食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从这一意义上说,粮食烘干的现代化比田间的农业机械化更为重要,也是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例,南郑区位于陕西西南部,粮油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为主,是典型的稻麦(油)轮作区。年种植水稻30万亩,产稻约18万吨;油菜籽15万亩,产菜籽约2.5万吨;小麦8万亩,总产约2.0万吨;玉米以浅山、丘陵为主,年种植近25万亩,总产约11.25万吨。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必须快收快种抡农时,以满足高产丰产要求。
近年来,农村中60%—7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加之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大大加快了规模化农业发展,机械化家庭农场呈快速发展之势。但这一发展态势也受到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配套特别是烘干机械化及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制约。
再从农产品初加工看,虽然较早实现了机械化,但主要是以小型、低效、高耗能机型为主,以老化机型为主,以满足超小型家庭生产为主。这种老旧机型占有量高达98%以上,大型、成套、高效加工机械风毛鳞角。以稻米加工为例,现代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大都采用组合式机组,由去石去杂、剥壳、粗碾、精碾、包装等组成,出米率可达70%,甚至高到71%~74%。日加工量为20~100吨,效率高,能耗低,但这类机械仅占约20%。而老式碾米机则是直接、多次加工以达食用要求,其成品含杂率高,出米率只有65%以下,造成了大量的粮食损失。目前这种老式机械亟待更新换代。
三、补齐“短板”,打造升级板农机化
目前,我国有2800多个县(区、市)皆有农业生产,发展烘干机械化市场需求巨大。仍以南郑县为例,要实现农产品烘干机械化,需要建30个烘干中心,60个示范点。最低需求是90~120台(套)烘干机械。套均投资80万元,则总投资市场需求预测为7200~9600万元。照此推算,我国要实现粮油烘干机械化,对烘干机械的市场需求为2016~2688亿元之间!这对农机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再从稻米加工来看,陕西省南郑县水稻种植30万亩,产稻18万吨,用组合式稻谷加工机组作业,日加工能力为20~100吨,则需要约35~40套机组就可满足全县需求。这种机组总投入为90~120万元/套,照此推算,全县要实现稻米现代化加工的投入需求为3675~4200万元。而从生产看,该县至少有10个这样的农业产业集群式规模群,其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需求为3.675~4.2亿元。再按我国2800个县对此项机械的需求分析,应该在1.1025万亿元以上。
仅此两项,就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可见,推动其发展,不管从市场着眼,还是从农民增加收入着眼,或者从发展机遇着眼,都是诱人的。因此,农业部于2014年先后发出了《农业部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的通知 》,决定推动这两方面的机械化,以保证粮食加工减损和农民增加收入目标的实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化。
可以预见,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或将成为未来5~10年发展热点,农机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应用等相关部门,应予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其发展,以补齐“短板”,打造升级板农机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加快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不断提高农产品烘干及初加工机械化水平
提高粮食烘干、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是粮食减损的重要举措。各地应结合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的实施,积极开展粮食产地烘储和初加工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
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拓展粮食烘干和初加工机械购置补贴范围,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自然通风仓、烘干设备、烘储仓、初加工设施等,确保粮食能够及时、安全收储。支持农民建设小型粮食仓储设施,购置新型储粮装具,引导农户科学储粮,改善农民口粮存储条件。
二是要通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的升级换代,引导科学开展粮食精深加工,合理控制加工精度,不断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营养成分有效利用率。要大力发展专用米、糙米、米糠食品、专用粉、全麦粉、小麦麸皮制品等新型营养健康产品。正确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逐步转变追求“亮、白、精”的消费习惯。
三是积极鼓励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稻壳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开发,推进制油带动的米糠综合利用。推进玉米皮、玉米黄粉、玉米胚芽、玉米芯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开发膳食纤维、玉米黄素、玉米油、低聚糖等产品,加大玉米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和山梨糖醇等药用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高碎米、麸皮、次粉、胚芽、秸秆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污染物,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粮食加工业发展,培育一批粮食加工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2、大力推动农产品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化发展
一是要积极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粮食产后环节基础性、关键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农机生产和加工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粮食产后烘干、仓储、加工等技术研发、集成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为企业和社会的商业化开发与应用提供服务。重视传统主食品及粮食加工品科技创新,加强面粉及面制食品、稻米及米粉制品等相关产品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和品质检测关键仪器的自主化开发,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依托粮食加工机械生产骨干企业,建设成套设备制造基地,提高关键设备、大型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水节粮技术设备,加快淘汰高能耗、高粮耗、污染环境的工艺装备。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培育产业集群,推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二是要探索合适的运行机制。采取各级政府累加补贴、农机推广示范等多种方式,重点推广小型多功能移动式干燥机,逐步形成农机专业服务公司与联合收割机配套开展跨区作业,进行社会化、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服务。要按照合作互助、代贮代管、市场运作的基本要求建立产区粮食合作银行。
利用粮食部门的仓储设施或农业(机)服务中心的基地设施,购置大中型干燥、贮藏设备,与农民签定粮食储蓄合同,将农民手中的湿粮测定水分、含杂率和称量后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烘干,分品种仓储。由农民承担干燥和储存管理费,农民用粮时凭储粮凭证随时提取;需用钱时,也可按合同或市场价格提取现金。这样既可提高干燥仓储设备的利用率,又可有效避免分户晾晒和仓储的损失,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要建立粮食烘干加工销售中心。在农民完全自愿互利基础上成立新型农机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使其具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职能。由农机服务合作社统一建立一个或多个粮食烘干加工销售点,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心。社员按照入会时的承诺把自己的产品全部交给合作社,按统一标准进行机械化筛选、分级、烘干、加工、包装、销售,合作社成员一起分担加工过程的各种费用,然后根据各人售出产品,共同分享利润,如果亏本则共同承担。这种形式可以有效达到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切实加强农产品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化的组织领导
农产品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议各地切实加强农产品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义务,加强合作协作。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开展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制定、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评审、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补贴种类对象确定等重要工作时,要积极征求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意见。
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认真研究补贴政策、补贴范围及有关政策建议,主动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购机申请、审核、登记、公示等重要环节上,市、县农机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商,紧密配合,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和工作有效推进,共同促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化部门一是严格产品鉴定,确保产品质量。目前许多制造厂家认为捕捉到了商机,产品粗制滥造。对此农机部门应严格产品鉴定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绝不容许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坑害农民。
二是通过农机推广部门和有丰富推广经验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协助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进行技术咨询、方案策划、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工程监督等工作,切实为用户着想,为新购机械的单位和个人服务。
三是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机型,用补贴政策引导机具发展,用高效益推动农产品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用农机合作制驱动其发展。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1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