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辣椒种植基地,串串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辣椒。
“这两天县城超市里的订单有点多,得再找几个帮手来。”竹塘乡蒿枝坝村民李福说,“我参加培训班时,朱有勇院士告诉我们辣椒是短平快的产业,两个多月就可以有收成,所以我在去年种植20亩的基础上又扩种了几亩。”
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以来,以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帮扶团队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通过院士指导班、科技特派员等帮扶机制,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努力让人人有技能,家家有好收成。
2017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在蒿枝坝村的一个小院里开班。在朱有勇院士的带动下,陆续开办了冬季马铃薯、蔬菜、林下三七、中药资源、茶叶、畜禽养殖等实训课程5期46班次,多数学员成长为当地致富能手、合作社及企业负责人。村民亲切地将这里称为“科技小院”。
在中国工程院支持和朱有勇团队带动下,许多院士专家来到科技小院,加入帮扶行动。几年间,院士专家团队走遍澜沧的村村寨寨,推广种植林下三七1.1万余亩、冬季马铃薯1.7万余亩、冬早蔬菜1万余亩,培养了3000多位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科技赋能、助农增收,探索出一条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从2018年开始,我一直参加朱有勇院士牵头举办的院士专家实用技能培训,学习了林下三七、茶叶、辣椒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电子商务等技能,其中4次获评优秀学员。”李福说。他积极主动向专家请教,学习先进技术,并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成为致富带头人。尝到甜头的李福越干越有劲,又跟着院士团队种植旱稻。去年种植的2亩旱稻亩产达600公斤。“种好地得靠技术,在拌种、直播、封控草害等环节,全程都有院士专家团队实地指导,我们有底气,今年我将水稻旱作面积扩至10亩。”李福说。
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无人机成为新农具;立足特色农产品销售,直播变成新农活……在科技小院的培养带动下,一批以青年为主体的新型农民和农业创业者正活跃在澜沧广阔的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种地有疑难,科技小院来帮忙。”如今,村民放下农具后便挤进村里的科技小院,向朱有勇团队请教种植养殖技术。院士专家团队成员则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教学、现场咨询答疑,手把手教、面对面指导群众生产。
“这几个月科技小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水稻旱作培训,一些研究生也在开展水稻旱作相关的田间试验。在当地农业服务中心的配合下,我们已开展了前期11个村的播种培训,涉及2000余人次。”云南农业大学到澜沧县竹塘乡政府挂职副乡长胡洋山介绍,目前水稻旱作已基本完成播种,后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保障今年水稻旱作的顺利实施。
通过专家团队常驻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科技小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农民专业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等问题,助力科技兴农富农。院士专家把实验室搬到田地里,扎根一线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人才培养与乡村发展有机契合的新路径。科技小院让年轻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基层绽放青春风采,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同时,将本地农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懂技术、有能力的“土专家”,实现人才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2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