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农”融合助力农机化发展
让“三农”融合助力农机化发展
近年来,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深刻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然而,当前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的“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的“紧箍咒”,农机作业领域要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要向高质、高效作业转型升级。
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厘清农机、农艺、农业信息化3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3者的融合(以下简称“三农”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安徽省农机化发展和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一、理顺关系
农机化发展到今天,机械化作业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未来农艺的创新和发展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农艺是农机的目标和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而农业信息化又是两者的“镜子”,真实反映农机农艺实际生产情况,同时又是手段的升级版,将反馈信息上传、诊断及时调整又重新应用于两者。
二、认清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机信息化技术创新。
现实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三农”融合,走出一条高产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关系到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农机研发制造水平、农机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农机利用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农机化技术推广效率。
推进“三农”融合,对加快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充分认识“三农”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且要全力推进发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结合实际,坚持原则
近年来,安徽省实施农机信息化建设,为政府科学决策、农机技术深度推广、农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安徽省的农机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农业生产作业调度、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等方面。
2016年10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农机农艺农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创建示范应用平台为重点,突破重点作物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创新农机农艺一体化生产模式,加快农机信息化应用,促进农机农艺农业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
另外,该方案强调,到2020年,安徽省“三农”融合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并力争建成3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5个“互联网+”农机技术应用示范县,50个省级“互联网+”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深松(耕)整地等重点项目农机作业在线监测率达到100%。
2017年,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并给予每个中心5万~20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
“三农”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如何做好融合工作,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全行业覆盖推进与全程服务拓展融合;二是坚持农机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主体融合;三是坚持农机生产与应用主体融合;四是坚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五是坚持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
四、“三农”融合问题新旧掺杂
在实际融合过程中有一些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笔者结合这两年工作和调研,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作物品种与耕作环境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农机与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之间的矛盾;农机的单一性与农艺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机效率的有限性与农事作业的季节性之间的矛盾;农机的时代性与农艺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等。
二是科研机构、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三农”从科研到管理分属不同部门,遇到问题会出现协调不畅的情况。另外,农业专家试验的新农艺与现实规模生产的大农机不相适应时有发生。
三是农机科技转化率低。安徽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虽然已达73.5%,但水稻和油菜种植、马铃薯播种收获等关键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不高,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茶桑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也相对滞后,许多小作物和山区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也很落后。
四是资金支持不足。粮食生产在现有水平上要取得新突破,根本出路在于新技术的实施。但目前对农机化资金投入依然不足,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作用不明显,难以全面推开。
五是人才缺乏、认识不足。近年来各地强化“三农”融合,加大推广培训力度。但由于农机从业人员的意识不强,掌握、利用信息化的能力相对不足,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信息化在农机方面的应用时间不长,农机系统内部特别是培训教师,自身掌握的知识不足,起不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五、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
真正做到“三农”融合发展,不仅要从技术层面抓起,更应从机制体制、标准制定贯彻及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多方面入手。
一是从完善机制入手,加强沟通。把制度创新作为推动农机农艺农业信息化融合的根本动力,突破部门分割,通过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三农”变革、融合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安徽省农业生产农机与农艺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项目协作、信息交流以及重大活动相互参与等工作机制。
二是以粮油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突破。当前要集中精力,率先解决好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关键环节的“三农”融合问题。小麦提高耕整地和播种质量,引导农民改变耕作习惯,提倡秋季翻耕整地和定期深松作业;水稻通过工厂化育秧、商品化供秧解决机插秧问题。
油菜培育成熟期一致和适于直播的品种,示范推广直播机具,为机收创造条件;玉米、大豆解决标准化种植和免耕直播的问题。要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常态化技术,纳入农机作业流程,试验和完善秸秆还田条件下的耕整地和播种作业模式。
三是以规范化生产为支撑,统一标准。“三农”融合的核心,是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把完善相关标准作为工作成效和技术成果考核的必备项目、量化指标和评价内容。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在相关标准的立项、编制、审定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四是以“三农”融合示范应用平台为基础,加快布局。加快推进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多种服务保障功能,加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管理与服务并重,规模适度、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示范应用平台,打通农业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根本,强化培训。引导农民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各地开展培训应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培养既懂农机操作技能又熟悉农艺、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六是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培育主体。依托合作社,示范集成技术,既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民自觉运用新技术、新装备。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2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