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生意红红火火,你却不赚钱?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为啥生意红红火火,你却不赚钱?,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为啥生意红红火火,你却不赚钱?

这几年行走江湖,经历的怪事真是不少,比如有人生意做的红红火火的,但结果却是不挣钱。

这种现象在很多行业都普遍存在,只是大家不是太关注而已,比如笔者住的楼下有家“重庆小面”,据说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每天吃饭的人络绎不绝的,看起来很红火,但是不久就关门了。

农机行业也有许多这种企业和经销商。

刚一开始,农机喷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经过深入的调查,却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端倪,今天就将几个观点和大家作个探讨,说的不对的,欢迎拍砖。

1.  你可能做了不赚钱的生意

农机喷曾经举过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某农机经销曾经销售国内某大牌拖拉机产品,2015年销售300台,每台毛利1000元,一年下来,毛利30万,销量大,需要大量的业务人员和服务人员,忙碌一年,年底算账时发现不但没有挣钱,相反还赔了好几万。

2016年改经销久保田的拖拉机,70马力一年卖了15台,每年毛利20000元,一年毛利也是30万,但是产品好卖,基本上不用业务人员,服务也几乎没有,所以一年下来,挣的都是纯利。

从这个案例,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好做的生意并不一定是挣钱的。

举这个例子,绝不是说外资品牌,一线品牌就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事实上近几年,国内几个一线品牌可能是最不赚钱的,因为这些大品牌普遍使用渠道密植计划,也就是在一个地方授一家或好几家经销商的方式,目的是增加销量和限制经销商实力强大了不听厂家的话。

在一个地方设了好几家经销商,经销商为了完成厂家的任务,就不断的压低价格,厂家的任务是完成了,但经销商却没有钱赚了。

所以说,农机喷认为,在农机经营中,选择做什么比做好什么更重要,因为如果你做的本身就是不挣钱的生意,就是再辛苦只能做个“杨白劳”。

2.  你可能不会算账,把赚钱的生意做赔本了

也有一现成的例子:东北某经销商代理美国某大牌产品,按某大牌的惯例,每年年底11月份要提前订货,提前订货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到大比例的折扣,2015年某型号青贮收获机的政策是:11月底前全额订金,每台优惠5万元,某经销商东拼西凑和向银行贷款1500万订购15台,总共优惠75万元,经销商感觉占了大便宜,逢人便夸耀。

那一年,经销商生意很好,把15台机器全卖出去了,有的直接销售给用户,有的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销售,但也是那一年,这位经销商年底算账时发现竟然不挣钱。

这是到底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活见鬼了?

后来有个老会计帮经销商算了算细账,经销商终于明白为什么不挣钱了:1500万的进货的钱几乎全是借的,从银行借的综合年利率接近8%,年化利息是120万,按道理说11月打款进货,上半年能将收获机卖出去,半年时间可以将钱还给了,利息也就是60万元,但事实上销售给用户时,除了融资租赁,其它的大多给用户是赊销。

也就是事实上很多机器经销商给用户在垫款,收益好的用户当年就能还,收益不好的拖个一年半载的常见,所以整体看,经销商贷款1500万元进货,自己至少支付了一年8%的利息,也就是自己承担了120万的利息。

大家想想,为了占75万小便宜,其结果是自己承担了120万的利息,得不偿失的,这个生意肯定是亏本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经销商产品卖的很好,但结果是不挣钱。

事实上农机行业这种情况很多,很多经销商经营粗放,在前几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厂家给经销商铺货,还给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账期,另外那个时候竞争也不是太激烈,产品也能要上好价格,所以经销商挣钱很容易。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上游厂家将成本转嫁给经销商了,比如诱惑经销商提前打款、现款优惠、买断优惠、批量优惠、售后返点等,表面上看是经销商占了便宜,实现上这都是套路,目的是让经销商垫资,将成本转嫁给下游,许多经销商并不会算细账,往往会为了贪图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农机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原来粗放式的经营已经走到头了,现在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资金一定是有成本的,并且有时间机会成本在里面,不管是你自己的钱,抑或是借的钱都是有时间成本的,如果自己不算细账,贪图一些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也是咎由自取。

3.  你可能经营的产品太多了,平均用力了

遇到山东一家农机生产企业,这家企业打出的旗号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从液压翻转犁、旋耕机、播种机、除草机、多功能农机具、地膜地、打药机、烘干机到玉米收获机无所不有,该公司上农机补贴目录的产品型号有75个。

说实话,这家企业的产品还真不错,技术相当有水准,用料也很考究,让人想起了那句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但好归好,这家农机生产企业勉强维持运转,谈不上赚钱。

老板心里很苦,“蓝瘦香菇”,后来和君咨询给其做了一个诊断,其结果是:产品太多了!

这个账其实很好算,这家企业一年4000万的销售收入,75个产品型号,平均到一个产品上的销售收入不到60万,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糟,75个型号,真正生产的并没有那么多,但就是生产三分之一的型号,平均到一个产品也只有160万的销售额,这么低肯定是不会有规模经济,能挣钱才怪呢!

记得当年苹果公司陷入巨亏,山穷水尽时,将乔布斯又请了回来,乔布斯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砍!砍!砍!

99%的产品砍掉,只保留最有竞争力和最有希望的,结果仅仅一年,苹果公司就扭亏了。

这家农机企业也一样,在和君咨询的辅导下,梳理产品,精减产品,用一年的时间将那些销量小,利润薄的产品砍掉,只保留十几款主打产品,结果第二年利润明显上升,走出了困境。

所以有的时候,在经营上,少既是多,多既是少,如果要有规模效应,就要将资源投放在核心的产品上,要学习华为公司,瞄准一个目标饱和攻击,不能平均用力。

3.  你可能不会控制风险,替别人买了单

这方面也有一个血淋淋的案例。

近几年农机的融资租赁比较流行,尤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地区进口农机销量比较大的地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代理美国大型采棉机的农机经销商,在厂家的鼓动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融资租赁销售,销售了35台。

融资租赁操作手法是:用户付首付款,大多是30%,加上各种各样的费用,大约是35%,也就是用户付35%就可以将机器开回家了,但需要经销商给用户担保,然后就是每个月分期还款,一般的账期是12个月或24个月。

这种销售模式确实也加快产品的销售,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销售模式,在国外很普遍。

在2016年,这位经销商出事了,原因是棉花减产后机手挣不上钱,用户连续违约,逾期不还款。

按照合同,如果用户还不上钱,经销商要代用户还款,想想看,十几个用户集体违约,这个经销商每个月要代用户还100多万欠款,如果还不上银行就要来封店和收老板的房产,究其原因是因为三方销售合同里有经销商给用户担保的条款。

所以信用销售工具固然好,但是经销商一定要加强对用户资信的审核,并且要对今后几年当地的农业收益情况进行预测,先要将风险考虑在前,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否则你就得替别人买单,当个冤大头。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生意好,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挣钱,如果真正要挣到钱,还需要认真梳理自己的产品线,合理布局经营结构,还要会算账,更要学会控制风险,否则,你就是在瞎忙。   

标签:经销商   产品   农机   销售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2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