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半生!桐乡这位全国种粮劳模许下“三个承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践行半生!桐乡这位全国种粮劳模许下“三个承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践行半生!桐乡这位全国种粮劳模许下“三个承诺”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桐乡市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中心内,一位身材精瘦、皮肤黝黑的男子盯着一条育秧播种流水线看得专注。他叫张卫兴,是石门镇春丽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合作社的理事长。

“这是合作社刚启动的第一批单季晚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是帮助提高粮食产量的‘神器’。”春丽桥村是个传统农业村,在村里干了20多年,张卫兴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让村子的“稻”路越走越宽。

这些年,张卫兴带着村民“靠田吃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粮油产业共富路,成功摘掉了本村“薄弱村”的帽子,因此,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种粮书记”。

最近,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名单公布,张卫兴榜上有名。

面对村民的褒奖和荣誉,张卫兴没有陶醉,他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提醒,让自己不要忘记当年许下的“三个承诺”。

第一个承诺:“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张卫兴曾是一名军人,1996年退伍后,他回到老家春丽桥村当了一名普通村干部。那时的春丽桥村由于位置较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当时的村委会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如果遇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初来乍到,张卫兴目睹了村里的窘迫,“由于村办企业经营不善,村委会还欠了村民许多工钱,每天都有上门要债的村民。”

那时的张卫兴还是个24岁的小伙子,到村里上班的第一天,一个村干部向他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里是个穷疙瘩,你跑来干什么?”

来村里干什么?还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当了这么多年兵,受到的教育就是不怕苦、不怕难,哪有当逃兵的道理?”张卫兴说,他当时的想法比较纯粹,来了就好好干,争取给村里带来一些变化。

“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张卫兴暗暗许下这份承诺,从此,让村子增收、村民致富,成了他心里的头等大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张卫兴发现村里的田地大都高低不平、细碎零散,是被村民们形容为“七天不落雨,就像飞机场;三天落大雨,变成太平洋”的“箱子田”。

“如果能把‘箱子田’整理成连片的良田,不仅便于村民日常管理、耕种,提高种粮效益,也有利于提升基础设施、开展机械化种植,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张卫兴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的肯定。村民听说村里愿意免费帮自己整理土地,也欣然接受。

为了让村民更加直观地看到土地整理的效果,张卫兴选择了春丽桥村与陆家庄村交界处连片较为集中的田地“下手”。

量地、测高……那几年,张卫兴几乎每天都“泡”在田里,每块田地面积多少,低洼的地方要填多少土,张卫兴都要一步步测算,一块块详细记录。

“我先把每块地的情况画在一张张小纸上,然后拼起来,最后拼成了很大一张,很壮观的。”谈到自己当年的“壮举”,张卫兴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战图”一出,村里马上开干。到2005年,春丽桥村与陆家庄村先后完成土地整理工作,曾经的“小田”变成“大田”,“碎田”变成“整田”,共计1600多亩的连片良田跃然眼前。

“当时村里还没有修公路,那一爿爿连片的田望过去真的漂亮,我每天都要去看看。”说起当年那幕场景,张卫兴的眼睛亮了起来。

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几年间,春丽桥村还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逐步还清了村里的欠款,也逐渐收获了民心。

2007年,张卫兴接任春丽桥村党总支副书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有个省级千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创建项目要放在春丽桥村,以此为契机,张卫兴带头成立了桐乡市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运作,迈开步伐探索粮油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的路子。

合作社越做越大,也让春丽桥村集体经济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春丽桥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余万元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并对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不断扮靓村庄颜值。

“以前村里条件很差,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书记真是说到做到。”村民们对现在的生活和村庄的蝶变赞不绝口。

第二个承诺:“做乡亲们最信任的人”

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已成为桐乡市服务面积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显著的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但回溯起合作社成立发展的过程,却是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成立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

在争取到省级千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创建项目后,春丽桥村需要划出300亩土地作高产示范方使用。

发展的机会来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硬件”——现成的连片土地,春丽桥有;“软件”——统一、标准的管理方式,春丽桥没有。

“整理好的田地使用权还在村民手里,但每家每户的管理方法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卫兴思考再三,向村里提出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我们可以动员村民把手里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集中管理。一来农户可以根据承包土地的多少兑换相应数量的粮食,解决‘吃饭’的问题,二来可以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走出来,从事第二职业,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张卫兴“大胆”的提议再次得到了村里的采纳。

然而,村委会同意,村民不同意。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村民看来土地就是“命根子”,认为没了土地就是没了饭碗;另一方面,村民与村里本就有“信任危机”,既担心自家的田地被管坏,又担心合作社会亏本欠钱。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张卫兴当即做了个保证,“一年之后,我保底给你们每亩1000斤稻谷”。

有了这句话,加之张卫兴不厌其烦地向村民分析土地流转的好处,细算长远账,最终换来了部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合作社得以成立,并“筹措”到了300亩田地交由合作社统防统治。

这批流转土地的村民成为第一批社员,但心里还是在“打鼓”。

“那些村民每天都会去田里盯着我们干活,就怕我们把他们的田管坏了。”张卫兴说。

一年下来,喜忧参半。喜的是,统一的机械化管理切实将粮食产量提升了10%;忧的是,由于经验不足、设备落后,加上为了便于推广特意降低服务费用,合作社亏损了近3万元。

即便如此,张卫兴还是如数给了村民每亩1000斤的稻谷。“说得出就要做得到,何况我们是村干部,更要做乡亲们最信任的人。”张卫兴拍着胸脯向村民承诺。

第一年的失利,让本就根基不稳的合作社更加风雨飘摇。合作社该何去何从?

当过军人的张卫兴,就是不服输!他顶住压力,在春丽桥村和陆家庄村进行了一次村民意向摸底。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两个村几乎所有村民都愿意将田地交给合作社管理。

原来,那1000斤稻谷起到了“徙木立信”的效果。在村民看来,农田托管确实提升了产量,也解放了自身;张卫兴确实言出必行,值得信任。

就这样,合作社的管理面积一下从300亩增加到了1500亩。

“村民相信我,那就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在张卫兴的带领下,第二年,合作社在桐乡率先引进插秧机等先进设备。张卫兴还“恶补”农业知识,钻研粮食生产,成为既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又懂得经营管理的“双面能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在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年终开会的时候,我腰板都硬起来了。”张卫兴笑言,后来田间地头也再没有“盯梢”的村民了。

2013年,春丽桥村水稻高产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929公斤,高产攻关田最高单产达958.5公斤,成为当年嘉兴市水稻单产“状元”,创桐乡市历史新高。

第三个承诺:“让石门湾大米越种越香”

如果说合作社的成立,是春丽桥村迎来新生的“一小步”,那么“大米抱团”项目的实行,则是春丽桥村蝶变重生的“一大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春丽桥村的稻米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链条发展,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张卫兴发现,全镇的稻米产业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加工产能过剩等问题。当了解到镇里其他8个村也有类似的粮油合作社后,一个“大米抱团”的想法逐渐在他的脑海里清晰起来——既然单打独斗弄得“伤痕累累”,为何不抱团取暖共谋致富之道呢?

在石门镇政府的牵头下,包括张卫兴在内的9个村的负责人坐在了一起,没想到一合计,大家的想法竟然非常一致。

2019年,春丽桥村联合颜井桥村、陆家庄村、崇安村等8个村,按比例出资成立了桐乡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让机械化水平高、种植理念先进的粮食种植大户(合作社)与小农户实现有效衔接,由公司统一流转土地价格、种植品种、生产标准、技术推广、服务管理,建立“一站式稻米产业服务平台”,并以“石门湾”品牌统一对外营销、提升附加值,实现万亩水稻生产抱团发展,辐射带动周边8000余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抱团取暖,效果立竿见影。抱团合作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分红,虽然钱不多,但大伙都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去年,每个村拿到了30万元的分红,大家干劲更足了。”张卫兴说,“今年我的目标是村村分红50万元。”

抱团让石门的稻米实现了从“一粒米”向“一湾好米”的蜕变。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张卫兴又琢磨起了提升大米的品牌价值。

“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是品质。”为了能全程把控品质,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1年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粮油加工数字工厂,先后建起烘干、悬浮燃烧、智能碾米、稻壳打包、自动包装等全套智能设施,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粮食全产业链的公司。

去年,公司共销售品牌大米4200吨。“秀水香1号”“浙禾香2号”等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使“石门湾”品牌声名在外,更是吸引了江苏等周边地区,甚至东北的客户前来订购。

看着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烘干中心,张卫兴目光坚毅:“不仅要让桐乡百姓都吃上优质的本土稻米,还要把这粒米卖向全国,让更多老百姓认可我们石门湾大米。”

“让石门湾大米越种越香。”这是张卫兴向未来许下的承诺。

【记者手记】

从经济薄弱到效益显著,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回望春丽桥村的强村富民突围之路,张卫兴都是那个掷下重要转折点的人。

循着村庄发展的脚步,在与“粮油”打交道的20多年时间里,张卫兴也完成了从军人到村干部,从种粮者到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但,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张卫兴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军人的过硬作风,党员的担当作为,村干部的为民初心,还有自己许下的“三个承诺”。

“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是张卫兴对自己的期待;“做乡亲们最信任的人”,这是张卫兴对村民的保证;“让石门湾大米越种越香”,这是张卫兴对未来的宣言。

诺不轻许,践行半生。张卫兴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广袤的农村,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强村富民的郑重承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国20佳合作社理事长”“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等荣誉称号,也许是对这位“种粮书记”20多年来扎根乡野、奔走田间的最好注解。

标签:村民   合作社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2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