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
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
1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新闻发布会之前,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两幅宣传年画:第一张是让松花江沿岸人民喝上放心水,主要是把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评估的一些基本结论告诉沿江群众,就是松花江、黑龙江监测断面水中硝基苯的浓度已经符合国家标准。第二张叫“告别污染,快乐过年”,讲的是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今春解冻期松花江大面积水质不会超标,各江段及沿岸鱼塘的鱼可以放心地食用;沿江两岸地下水符合国家标准,可以安全饮用;牛奶、猪肉、鸡蛋、蔬菜都可以放心食用;今年春季用松花江水进行灌溉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周生贤说,在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把这两幅年画赠送给沿松花江两岸的各族人民群众,表达我们的美好祝愿,祝沿岸各族人民春节快乐、阖家安康!
周生贤介绍了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阶段性成果的情况。周生贤说,经过相关部门、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以及吉、黑两省的科研单位几百名科研人员艰苦奋战,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是关于冻入冰中和沉入底泥的硝基苯是否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就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冻入冰中的硝基苯较少。另外,由于松花江底泥以沙质为主,沉入底泥的硝基苯有限,加上春天开江时水量较大,因此,今年春天冰体融化和底泥释放不会导致松花江水质超标。个别滞水区和缓冲区的底泥可能造成局部水域硝基苯浓度升高,环保部门将密切关注,加强对重点江段的监测。
二是关于水产品食用安全性问题。评估项目组在松花江采集了数百尾鱼类样品,检测分析了不同江段、不同习性、不同种的鱼类样品,以及松花江沿岸2公里以内养鱼池塘的鱼类硝基苯残留量,进行了鱼类硝基苯富集和释放实验。研究表明,在污染带通过25-30天后,松花江鱼类中硝基苯含量很快降至食用安全含量下。目前,松花江中的鱼和沿岸鱼塘养殖的鱼硝基苯含量符合安全含量指标,可以食用。
三是关于沿江两岸地下水饮用安全性问题。评估项目组对松花江沿江两岸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对地下水进行了严密监测。结果表明,沿江两岸48眼监测井中,除了个别地区监测井检出低于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标准的微量硝基苯之外,其他均未检出。因此,地下水饮用安全是有保障的。
四是关于沿江两岸农畜产品食用安全性问题。评估项目组对松花江沿岸10公里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检测分析了数百份乳、蛋、肉样品的硝基苯残留量,开展了含硝基苯废水对典型农产品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沿岸乳、蛋、肉样品中均未检出硝基苯,沿江两岸的农畜产品可放心食用。对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和蔬菜等五种作物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江水符合国家地表水标准时,未发现对试验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今年春季使用松花江水进行灌溉不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五是关于城市安全供水问题。评估项目组进行了多种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很好,并获得较多技术依据。此项技术成果,可用于今后一旦发生水源地硝基苯等污染物少量超标时的城市安全供水。
周生贤介绍说,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全面推进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工作。
第一,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沿江人民饮用水安全。
一是继续加强松花江、黑龙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松花江干流事故发生点下游至黑龙江抚远段共设16个监测断面监测地表水;二是加强沿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三是继续开展松花江底泥、冰及水生生物监测工作;四是继续开展中俄界河联合监测。
第二,深入开展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继续开展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科学指导今春化冰期及以后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按期在3月份提交下一阶段研究报告。要以此为契机,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报告。要通过生态评估工作,有所发现,产生一批科研成果。
第三,组织实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目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要以促进松花江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优先保护大中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改善流域内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域水质,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一步改善松花江水环境质量。
第四,继续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组织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环保部门严密监控沿江污染源情况,做好入春前沿江巡查防控工作。加强城市供水安全管理,特别是保证沿江取水口取水安全。密切关注水质对鱼类的影响,加强水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做好爆炸现场残余物的处置工作,防止新的环境污染。
第五,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
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环境应急工作。用2—3年时间基本建成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法制建设、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各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环保方面的主要作用,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预警监控网络、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察执法网络,提高环境应急工作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和修复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2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