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二
文件解读:10个关键词读懂一号文件的农机化视界之二
关键词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号文件第12条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由于各地资源秉赋不同,就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格局。据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业产业效益比较调查看,大田作物的种植(以粮油为主),亩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而种植优势、特色农产品(如水果、蔬菜、中约材)等,亩纯收入超过15000元,是种粮油收入的10倍以上。可见,发展优势、绿色农产品生产,是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现“两大目标”,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基础。而产业集群化发展则有赖于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强有力支撑。因此,不论是产业集群化发展,抑或实现“两大目标“,关键仍然是农机,农机化要唱主角。因此国发〔2018〕42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6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大型农机企业应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地势特点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集团。
农机化要在继续提高粮油糖机械化的同时,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果菜茶、牧草、现代种业、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力度,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和特色、复式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
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7:农机购置补贴
一号文件第20条要求,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去年一号文件具体提出,“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两个一号文件释放两方面信息,一是拓展金融界支持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二是将农业新兴产业及农业亟需的机械装备尽可能快地纳入机补。这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各地农业的差异化,因应基层对机补改进、完善的呼声,各地农业的差异化对农机化提出了不同要求。如果我们一个目录管全国、一种机具推全国,忽视农机需求的地区性差异,就难以满足各地差异化农机发展要求,对农机市场、农机推广、农民需求来说,都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注意到,为了因应这一呼声,2021年公布的新增机补品类多达26个,主要是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果园轨道运输机;聚焦在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食用菌生产、果园机械等农业机械化的薄弱领域;破解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不同作物、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也促进富民农业产业发展,助力新时期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产养殖机械、茶叶色选机、茶叶压扁机、茶叶输送机,果树修剪机、枝条切碎机、果实捡拾机、果园轨道运输机、果园作业平台;食用菌料装瓶(袋)机、蒸汽灭菌设备等新兴产业所需机械终于有了机补“准生证”,是2021年新机补调整和增加的靓点。
这一举措对于提高机补的精准性,提高机补对农民发展农机化的拉动力,赋予地方机补自主权是“久旱逢甘霖“。各地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优势、特色,把农民的需求及时列入机补并予以重点支持,使优势特色产业尽快变成当地的经济优势,变成农民增收的产业优势。
关键词8: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号文件第16条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结合去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有很强的执行力,农机化工作当初心不心,落到实处。
为了把中央“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出台,以畜禽粪污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方向,聚焦扩大终端产品利用途径,完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畜牧大县整县治理,扎实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整省推进省(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农业部门雷厉风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着力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加快推进沼气上网发电和生物天然气发展,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终端产品利用政策落实。推动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推动燃气管网经营企业接收符合城市燃气入网技术标准的生物天然气。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资金,加大生物天然气发展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处理畜禽粪污中的作用。督促地方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立项、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农村沼气工程安全监管。
这项工作如此大力度推进,可见中央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决心。农机部门一是加快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增加试验鉴定有效供给;相关的农机鉴定、标准制定以及补贴工作要加强,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早试验、早鉴定,尽快列入机补目录,调动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各地方农机部门,亦可根据本地实际,做好推动和服务工作;
二是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及技术应用。借助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畜牧分会等平台,成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专家组,发挥专家指导作用,推动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及技术应用。 三是通过开展现场演示活动、召开工作推进会等多种形式,促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及技术推广;
四是加快农机与畜牧业的融合发展;
五是推动提高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补贴标准,鼓励地方机补的叠加使用,使机补发挥更好的拉动效应。
关键词9: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一号文件第20条提出,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而去年一号文件要求,“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两者相互补充,进一步吹响了深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构建的号角。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交织的特殊产业,由于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的不一致性,加之受自然、气象等客观条件强制约,高风险低收益是其产业特性。但农业又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业稳则国家稳。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弱势产业,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就是给予大量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机保险又是农业保险的重要方面,要落实这一政策,农机部门要敢为人先,要有创新发展的思维。
为了化解目前农机保险窘境,提高农机经营者抗风险能力,陕西省率先创办了全国首家农机安全协会支持下的农机互助保险。实践证明,这是陕西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全国农机安全管理的巨大贡献。陕西的实践起到了振一臂而众响应的作用,全国有湖北、湖南、河南等众多跟进,发展良好。目前要做的工作是,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农业保险条例》中的农机保险优惠政策,落实农机互助保险的国家补贴,降低农机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稳定发展的能力,为“两大目标“的顺利实现,交上农机化答卷。
关键词10:新型职业农民
一号文件第17条要求,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这与去年一号文件对比有较大提高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探索对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国发〔2018〕42号文件对此工作的要求分三个层面,一是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农机人才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
二是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大力遴选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是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
此外,今年一号文件首提扶贫五年过渡期,扶上马送一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式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把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等诸多亮点,值得我们认真研读,贯彻落实到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为顺利实现“两大目标”交出农机人亮丽的答卷。让我们乘着一号文件的东风,再鼓甘干劲,朝着目标勇敢前进吧!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3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