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生产“责任田” 筑牢粮食“安全线”——写在第33个全国土...
耕好生产“责任田” 筑牢粮食“安全线”——写在第33个全国土...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青海全面贯彻落实“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重要指示精神,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管控措施,完成了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落实国家下达的全省838.7万亩(55.91万公顷)耕地保有量和737.5万亩(49.17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通过国家审查已正式启用,切实做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耕地保护,守好沃土良田?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夏至时节,遥望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吾土斯山层层梯田,满目葱茏,这片曾经撂荒严重的山区,在街子镇“党支部+代管”模式推动下,如今重新焕发生机。?
从蚕豆、小麦到玉米、土豆,种植大户韩进忠在吾土斯山区域流转承包的66公顷土地每年产出小麦3.5万公斤,玉米和蚕豆各1万公斤,实现年收益30至50余万元,他告诉记者:“今年,又新增流转13公顷土地,兑现农户流转费8万元,雇用30多位村民进行种植,村民每年每人工资收入在2万元以上,耕地效益凸显。”?
通过把零散、低效、废弃的地块整理起来,以“代管”模式,将土地由小变大,由短变长,撂荒地真正变成了“致富田”“丰收田”。?
今年以来,循化县坚持县乡统筹、高位推进,采取村集体整治、托管服务项目整治、种植大户整治及农户自行复耕复种等模式,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已整治撂荒地125.13公顷,占摸排总数的33.4%。?
土地撂荒,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也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老大难”。推动撂荒地整治,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挖掘耕地生产潜力的重要举措。?
全省各地在摸清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家底的基础上,按照稳妥、有序、科学、合理的原则,持续推进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坚决遏制增量,巩固整治成果,努力做到应种尽种,应粮尽粮。?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16.4万亩(1.09万公顷),已复耕复种撂荒地10.55万亩(0.7万公顷)。?
土地整治,薄地变“宝地”?
时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格勒乡一千多公顷的枸杞绿意勃发。?
低残留、品质好,绿色有机,是这里枸杞打入市场的最靓招牌。?
“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植物根系呼吸困难受阻,枸杞树出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的现象一度成为枸杞种植户的‘噩梦’。”大格勒乡龙羊村村民高国际告诉记者,他们意识到,只有先把地养好,才能有好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伴随着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不断深入,大格勒乡枸杞种植的有机肥运用已经全面覆盖,高国际说:“这几年有机肥的运用,让我们明显感觉到土地变得更松软,不断培肥的地力使得枸杞的病虫害大幅度减少,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不仅仅是农作物尝到好处,青海省还将有机肥用于草原黑土滩治理。?
粮食安全是稳定国运民生的压舱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使粮食功能区农田回归种粮本色,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推动土壤修复和农业绿色发展,青海省自2019年启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五年时间,这项行动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8个市州、33个县市区、15个国有农场累计实施化肥农药减量面积87.6万公顷,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地区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化肥、化学农药分别减少30%和20%以上。?
同时,青海省实施耕地轮作休耕、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土地保护措施,让高原土地更“有力”,更“有劲儿”。?
高标准农田,端稳粮食饭碗?
进入六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已经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地里,连片的青稞和小麦随着微风翻起层层“绿浪”,生机勃勃的土地预示着丰收和希望。?
“连成片了,管理就方便了,播种、收割等机器作业效率都会提高,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香加乡副乡长马成强说。?
耕种规模得到扩大,同时水土流失也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环境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香加乡粮食生产打下高质量基础。目前,香加乡新建的432.6公顷高标准农田已经进入尾声。?
进入六月,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层层梯田壮美无比,金黄的油菜花、摇曳的洋芋花、直挺的麦穗将农田装扮得五彩斑斓。?
近年来,互助县持续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设成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全县部分农田陡、田间道路不畅、产量效益低下、耕作不方便等实际,逐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增施有机肥,方便了群众耕种条件,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60元,为村民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藏粮于地”的重要手段。2019年以来,全省坚决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支撑了全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等综合施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青海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发挥了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的保障作用。据悉,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稳定保障了全省100万吨以上的粮食产能,确保了粮食连年丰收。?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2022年底,全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49.47万亩(9.96万公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61万亩(1.71万公顷)。今年,青海省将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9万亩(1.27万公顷),让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地载万物,万物共生,土地是生命的载体,承载着丰收的希望。让我们严守耕地红线,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3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