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在农外 统筹见真章——“千万工程”习得录(二)
工夫在农外 统筹见真章——“千万工程”习得录(二)
“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以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思路推动建设,指出“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20年来,坚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成为浙江推进“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经验。
解决农村问题,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三农。过去农村“脏乱差”,表面上看是垃圾污水缺乏处理、村容村貌不够整洁的环境问题,其背后原因则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足,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浙江坚持以统筹的思路推进“千万工程”,从村庄整治和建设入手,以此为牵引撬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历经20年发展,这种融合不断深化,并不止于单向的以城带乡、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覆盖,还强调以乡促城、提升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通过乡村的发展为城市拓展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在城乡循环互动中实现共生共荣。目前,浙江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这份成绩单足够亮眼。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要读懂这项工程里蕴含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从中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当前,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基础相对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成为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之一。新征程上,必须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要坚持“一盘棋”理念统筹规划建设。城乡融合,首先要改变过去规划建设重城市轻乡村的观念,真正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利益与城市纳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要着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尽快补上历史欠账,更应在提标扩面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还要着力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保障好进城农民在就业、子女教育、住房和社保等方面享有的同等权益,维护好他们在农村的土地和集体收益权益,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饱满更可持续。
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促进要素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渠道,解决各类要素进不了“城”和下不了“乡”的问题。一方面,要打开进城的“门”,通过制度优化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成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要畅通下乡的“路”,特别要改变长期以来农村“人地钱”等要素单向流向城市的被动局面,通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供给,盘活农村土地等资源资产,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激励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回流乡村,为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要发挥县城关键节点作用联城带乡。县城是城市与乡村、工业和农业的联结点,城乡经济循环的交汇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优化县域空间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域统筹,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要做大做强县城产业,拓展就业承载空间,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乡村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棘手的课题,“千万工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破题之道。我们要从中汲取统筹与协调的智慧,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中跑出城乡融合的“加速度”,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在更多地方照进现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