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立足产业强支撑———农业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综述

  
  “
十五时期,农业战线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捷报频传,使农业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村庄环境,都要以推进现代农业为基础,使现代农业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农业部党组紧紧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任务,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在思想舆论准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推广以及农村流通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理顺思路 谋定新阶段发展规划


  建设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这个观点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对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判断后提出来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曾经作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科学总结。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产业和农业经营方式正在进行分化,传统的种养业正在向产前、产中和产后等产业部门演进,农业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演进。
  阶段清楚了,判断准确了,发展就有了思路。
  农业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就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得农业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思路清晰而具体、步伐坚实而有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推进、农垦现代化示范、九大行动的推出、一村一品的推动……
  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农业部在2003年提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选择我国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通过项目带动形成一个产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域规划覆盖了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肉牛肉羊、牛奶、出口水产品、苹果和柑橘等主导产品。规划出台后,各地结合实际陆续编制了本地区的规划。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正式发布了40多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资源配置,挖掘了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战略任务后,农业部及时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今年年初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打算。此后不久,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专门作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的主题报告,深刻阐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农业部提出实施农业发展的九大行动。这一重大举措,是对现代农业发展这一重要抓手的细化,使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部门找准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
  5月,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为了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专门就农垦发展现代农业召开专题会议。最近,农业部又就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推动农垦发挥在现代物质装备水平、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等方面的领先作用,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6月,一个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农业部门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早在2003年,就着手各项准备工作。调研、组织专家研讨、召开部常务会研究等等。如今,经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的《规划》,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农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疫病虫害防控、农业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重点,并提出了加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和农业部2004年启动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一脉相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进一步勾画了未来15年的农业科技发展蓝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正是通过这一步步扎实推进,一个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舆论氛围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成为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在农业部强有力的推进中得到有力的佐证。


  扎实推进 谱写机遇期里新成就


  当前的阶段,无疑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目前,我国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力量明显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9%,去年财政总收入超过3万多亿元,是1990年的9倍多,这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部在全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沃土工程、优粮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农业优势区域布局也得到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战略性进展,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农业部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步伐扎实而有效。
  他们在实践中走在前列,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去年,农业部在四川仪陇筹集资金,围绕主导产业,打捆农村沼气、科技入户、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类项目,使条线项目在乡村板块上实现有机整合。各个项目如同生态系统的因子一样,在相应的生态位上发挥着各自应有的功能,呈现出明显的系统、综合和整体效应。
  科技推广和创新是农业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大手笔。2004年底启动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今年扩大到全国212个县;两年来大力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仅今年上半年就使2.8亿亩农田受益。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抢占现代农业建设的制高点。近年来,农业部在科技自主创新的路上大踏步前进,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了亩产<?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800公斤的跨越,正在引领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畜牧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我国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的新型禽流感疫苗,有效地遏制了禽流感的蔓延,对我国乃至世界禽流感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左右,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38%,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形成了竞争优势。
  为了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在五月底召开全国一村一品会议,把其作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重点推进。根据一个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选择和培育村里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从而比较好地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江苏省如东县玉潭村就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受益者,该村依托棉花种植的传统优势,按照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配套技术、统一收购的发展路子,狠抓规划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强农民培训,推广新型技术,促进产销衔接,实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三年间棉花单产增加了近20%,亩产超过100公斤,棉花种植效益大幅增加。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要先行,要把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006年,农业部将重点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50项左右,启动首批10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重点建设部级农产品质检机构15个,带动各地建成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基地200个,出口基地60个。启动20个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部级试点县,重点选择10-20个农资市场创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在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农垦的多数指标已经实现,需要向更高层次推进。记者曾在黑龙江农垦看到现代农业发挥的威力,惊叹于农业现代化带给农垦的巨大变化。农业机械贯穿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播种到施肥、到喷药再到收获,机械大显神威。除此外,北大荒在科技方面的实力让人激动:目前,他们已在水稻、大豆和小麦等主要作物方面形成了综合高产配套技术体系。水稻每公顷产量达7735公斤,比目前世界平均产量高出1倍。大豆每公顷产量2230公斤,位居世界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5万公顷的主要生产国的第5位。部分垦区利用自己的优势率先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
  上半年,通过农业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农业在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物质装备、抗御风险等方面能力逐步提高,对粮食生产的推动作用效果明显。据统计,今年夏粮达到了2274.6亿斤,比去年增加146.6亿斤,增长6.9%,其中亩产为567.6斤,创历史新高。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重增加,首次超过50%,达到54%


  夯实基础 填平鸿沟大跨越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工业社会早期形成的传统工农界限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道鸿沟。目前在全国的大部分农区仍然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资源的制约给我们敲响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警钟!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参与农业的国际竞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繁重。
  以科技创新为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8%,比发达国家大约低30多个百分点。这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增产增收提供了很大的潜力,即便是一些常规性技术,只要进村入户就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农业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增产,又省肥,还减少污染,每亩可节本增效25元,一举多得。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农区正根据农业部的部署,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推广先进农机具,把更多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开辟了广阔道路。刚刚过去的十五,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美国80%以上的农产品都进行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农业初级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增值5倍左右。如果我国农副产品经过精深加工,何愁农业不兴、农民不富?
  建设现代农业还需借助于现代流通手段,建设大市场,联结大网络,搞活大流通。深圳市农产品股份公司的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仅有517万元,现在已经成为有20亿元净资产,年利税2亿元的上市公司,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的交易额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加上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合资建设的11家市场,交易额突破470亿元,辐射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地。这样大型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市场载体。
  工业社会早期形成的传统工农界限,不应当继续成为束缚农业发展的观念枷锁。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将内植于农业,内化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的征程刚刚开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们的三农工作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标签:农业   现代农业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