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让农机补贴“蒙羞”?
谁在让农机补贴“蒙羞”?
农机购置补贴自2004年开始大面积实施以来,至今已有10余年,这10多年来,我国的农机化率突破了60%,其中小麦机收率几乎达到100%,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甚至因此,影响我国农机工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预计2015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将占世界总额的近50%,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农机大国。
这项功绩,第一个肯定是农业主管部门的。虽然农机化的提高和社会发展因素相关,即便80年代国家那么大支持力度,当年还是收效甚微,可这一轮的政策刺激,正好用对了“劲”,才使得市场需求潜力的大爆发。
但不得不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机补贴这项难得的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的弊端在不断显现。有人有点夸张地说,未来,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农机补贴”这四个字,将会“蒙羞”,甚至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当然,提出这一论述者,自然有其根据。根据各方调查收集整理来看,认为农机补贴“蒙羞”主要在以下4点。
补贴市场怪圈
目前的农机产品市场主要是“补贴市场”,这也就是说进入补贴的产品销售就好,没进入补贴的产品销售就不好,或者干脆没有销路。大部分产品都摆脱不了这一“怪圈”。
所以,很多农机企业一直在努力的,不是扎实做用户和市场,而是找“局长”甚至是“市长”,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阻碍创新发展
产品严格按照目录进行补贴,企业也严格按照目录进行生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查期间,笔者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企业创新生产出新的产品,却因为购机补贴模糊的问题,而一直推广受阻。
某公司的自走式秸秆收获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款机器按打捆机的类型补贴大概能到2万元,而按收获机却只能补8000元,究竟是按照那种类型补贴,至今仍没有相关部门能说得清楚。
现阶段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技术的创新。想必这样的实例,各个企业也遇到了不少,想研发新产品,却苦于补贴政策而放弃,究竟是得是失?
机械化率不平衡
由于是补贴市场,也就造成了补贴中有的产品销量大,农民购买使用过的积极性高,农机化率普遍高,而在补贴中没有的产品,则销量小,农民更加偏爱价格低廉小众产品,对于中高端茶品市场来说影响尤为严重。越是不在补贴目录里的产品,需求量越少,机械化率越低,如此往复,陷入了恶性循环。
补贴移作他用
众所周知,大部分地区的补贴资金基本上都存在着严重缺口,以山东的高密为例,2014年补贴申购人数为1309户,申请补贴资金达3922.14万元,而高密市争取到了国家补贴资金2190万元,远远不能够达到广大用户的需求。
当然,最近也出现一些地区补贴发不出去的情况。
尽管如此,腐败问题也在不断发酵,面对各个地方巨额的补贴资金,免不了有人会顺手牵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年年查,年年有,是否是哪一步出了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