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保护黑土地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进一步保护黑土地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民以食为天,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物质保证。尤其是当前面对国际局势变动,如何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这为我们解决新时代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指明了方向。
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573.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并且保持“十八连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典型黑土为主的耕地生产潜力大、产能稳。今年,按照国家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部署,黑龙江省要调增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在扩大豆的同时,如何继续保持其他粮食产量稳定在高位,就成为政府部门、农业生产者和科研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也直接指出了稳粮保供和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33.9%,但仍有近7成的耕地处于中低产水平。中低产田改良是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未来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高位的潜力所在和最有效途径。按照改良1亩中低产田、亩增产粮食150斤保守估算,改良全省1亿亩中低产田,每年可增加150亿斤粮食产量,相当于在现有粮食产能基础上再提高10%的产量。
中低产田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即人们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采取的农业措施和环境因素不协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退化、连作障碍、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沙化等,这类土壤由于种养失衡或管理不当造成土壤产能降低,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培肥、保育、合理施肥等措施使低产问题得到改善。二是自然因素。如白浆土、低湿地、盐碱土和瘠薄土壤等障碍土壤的形成。障碍土壤就是有限制作物生长因子的土壤,障碍因子包括障碍土层、高盐碱成分、滞黏潜育化等。这类土壤改良难度大,但改良后粮食增产潜力更大。其改良不能单纯依靠保育培肥,必须通过工程、机械改土、农艺等综合措施消除障碍因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
白浆土是黑龙江省面积最大的障碍土壤,面积497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近3000万亩,70%分布在三江平原。白浆土耕层浅薄、养分含量低,含有坚硬的白浆层,耐旱耐涝能力差,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遇到旱涝灾害容易绝产。此外,低湿地主要分布在低平原草甸土和沼泽土区,全省面积2000万亩左右。该类土壤粘滞、排水不畅,旱作易涝,如果开垦为水田,由于黑土层薄、肥力低、养分容量小,水稻产量比邻近的黑土低20%以上。还有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的盐碱土,面积1500万亩,由于盐分表聚,造成作物减产绝收现象也十分严重。
针对白浆土,黑龙江省农科院历经三代人近50年的刻苦攻关,成功研发了白浆土心土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实现亩均产量增加21%。“十三五”期间的科研成果白浆土水田秸秆还田循环调氮技术模式,可实现土壤有机碳增加4%、有效孔隙增加15%,10年后水稻平均产量增加14%。针对低湿地问题,黑龙江省农科院经过7年研究,提出稻壳机械深埋深松技术的新模式,使三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土水稻由原来亩产500斤增加到1000斤左右。此外,黑龙江省农科院历经20多年的深入研究,针对盐碱地问题,还提出了有机物料机械深埋改良盐碱土的技术模式。
尽管中低产田改良对土壤产能提升效果显著,但在实际生产中却不易推广。究其原因,一是投入问题。中低产田改良属于农田基本建设范畴,工程量大、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加之农业自身风险的不可预期性,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农户或新型农业主体很难独自承担。二是作为技术实施载体的专用机械缺乏。因地施策的改土方法要有与之配套的专用机械才能发挥效果,而改土机械与常用的耕种、收获机械不同,属于农业生产中非必要机械,是增加的额外生产成本。三是认识问题。中低产田改良虽然效果突出,但是由于政策导向、农户认识等方面问题,实际上这项工作仍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宣传引导和典型带动。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为进一步保护黑土地,向中低产田和障碍性土壤要效益,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力。
强化政策引领。在黑土地保护整体投入资金不变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保护重点,将中低产田改良纳入优先支持项,将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和资金向中低产田倾斜。强化政策扶持作用,将与改土技术配套的土壤改良机械纳入到农机补贴目录,解决装备不足问题,鼓励广大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动投身到中低产田改造中来,发挥其主力军作用。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土壤改良创新团队建设,成立中低产田改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由属地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加快改良技术创新推广。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大中低产田方面科研立项支持,同时结合实际需求推动部省联动项目向中低产田改造方向倾斜。加强国际合作,让更多国家黑土保护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在东北黑土地上开花结果。
强化投入保障。坚持黑土保护的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发挥政府投入引领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积极参与,形成黑土地保护建设长效机制。通过财税政策创新,鼓励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中低产田改良领域集聚,形成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态势。
强化示范带动。通过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和农业主体多方共建的方式,在中低产田典型区域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打造样板田,通过召开改良作业、秋季测产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快成熟技术装备示范推广,营造氛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见效的中低产田改造的技术模式,共同助力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提档升级。
(作者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土壤伙伴关系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