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也需风险管理意识
农业也需风险管理意识
资料图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是整合政府、保险、期货、信贷等多方资源的结果。一方面,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本身是涉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需要运用各种政策性和市场化金融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将为金融资源进入农业打开通道。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加法”思维,将保险、期货、信贷、担保、抵押等金融要素凝聚成合力,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以“加法”思维实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利益共享。作为农业与金融服务业结合的新业态,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农户、保险公司等各环节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从国家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防范农业市场风险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避免出现大的市场波动;从生产者角度看,面对农产品市场的瞬息万变,迫切需要通过风险管理降低潜在损失、稳定收益预期;从保险机构角度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是其重要业务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还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切入农村健康险、财产险等领域;从期货公司角度看,利用金融工具分散农业市场风险正是其专业能力的体现,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其潜在客户群;从银行、交易所、担保机构等相关主体角度看,参与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链条,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扩大业务规模。
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加法”思维,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利益联结机制,既要满足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也要满足市场的微观主体需要。
以“加法”思维优化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路径。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创新中,也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我国有2.67亿农户,即使不考虑2.29亿经营10亩以下耕地的农户,数量也将以千万计。
如果不充分借助“互联网+”,无论是政策性保障措施还是市场化的保险工具,落实到户都将产生巨额的操作成本。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信息经济,风险识别、损失评估、利益补偿等环节都需要以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为基础。
因此,可行的发展路径是,从风险管理需求更为迫切的规模种养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手,借助移动终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由政府推动实现生产主体的经营信息数字化和在线化,然后作为公共信息平台由保险、期货、银行、担保等相关机构充分共享,破除信息不全面、不对称问题,以“加法”思维实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弯道超车”。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