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和“趋动力”有什么区别?
“驱动力”和“趋动力”有什么区别?
驱动轮得到发动机动力时产生对地面的作用力,地面反力称为驱动力
最大的区别 就是有驱动力 没有趋动力这一词,估计写错字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是什么?
B
翻车是水动力的
,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绘图说明驱动力、制动力的产生过程?
通常的汽车,当代的汽车,动力越来越强劲,刹车盘也越来越大,卡钳活塞越来越多,为了控制越来越快的速度要求了越来越大的制动力。我认为如果一台车的0-100加速时间要比100-0制动时间要慢的话,那么就可以肯定制动的功率强过驱动的功率,可能有一些赛车相反,那么结果也相反。
当然,为了克服空气阻力而多做的功我都忽略不计了MT的车刹车踩到底,油门踩到底车会在快停住的时候灭掉
AT的车刹车踩到底,油门踩到底发动机会维持在一个两千转左右的转速,但是液力变矩器温度会急速升高。
显然刹车的功率高,从刹停时间上就能看的出来,好的跑车在百公里的时速下刹停时间是两秒多点。反过来加速到百公里每小时三秒以内的除了F1外还真不多。
因为刹车系统本身不会产生功,而是把原来驱动系统做的功消耗掉!
由于现在很多小排量的汽车,启动时候都可以让轮胎打滑,刹车时候也能让轮胎爆死,所以驱动力基本等于制动力
至于功率嘛,也应该是相等的,也就是不考虑太多复杂因素的话,汽车的1-100KM最短加速时间=100-0KM 最短减速时间。
发动机功率足够大的话,这个时间取决于轮胎的抓地能力。
理论上是这样的,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功率损耗,二者相等。
现实中,由于汽车加速过程中的动力损耗比较大,比如风阻、离合器的损耗.....
实际加速时间很难达到理论值,而刹车过程中,只要ABS系统控制得好,轮胎不爆死,减速时间比较容易接近理论值。车是把动能转化成热能,作用点在4轮和地面的切点,还有刹车碟和蹄块上。
产生的热能的总功取决与车的质量和速度。
制动的功率取决与车的质量、速度、制动时间。w=fv f=ma p=w/t p=wt
大家自己去换算吧。
简单的说只要刹车时间小于加速时间,就可以认为刹车的有效功率大于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就拿0-100KM加速和100-0减速来说吧,理论上二者的最短时间是相等的,因为二者只和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有关!
也就是说,你如果测得100-0的最短减速时间是6S,那么你这台车理论上的0-100最短加速时间也是6S,只不过实际驾驶当中,人无法精确控制发动机传递给轮胎的力等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力给小了,加速慢,力给大了轮胎打滑(打滑时候轮胎和地方的摩擦力显著降低),所以加速时间很难达到6S。理解ynqs说的了……
再简化一点说,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不能驾驶锐志2.5的汽车在不打滑的情况下0-100加速在8秒内,但是相信大部分人能够100-0实现6秒左右。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是否可以这样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汽车制动的功率都大于驱动的功率呢?F1可能是例外的,但是没几个人开。
是不是可以认为发动机从第一秒的时候并不能发出最大的功率出来,并且在0-100的过程中始终源源不断的均衡输出功率?而刹车就不同,100-0始终如一地产生负功率?
我还是觉得锐志2.5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5千瓦不够制动的功率大……
9.9秒=0-100-0,而其中0-100是2.7秒,那么推算9.9-2.7=7.2秒=100-0,NND,后面又说160-0=3.9秒……我晕了
7.2-3.9=3.3秒,反应不会这么迟钝吧?而且还有60公里/小时的差距……
车从启动到行进中,汽车的动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而刹车的时候,靠的就是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
不过一个是滚动摩擦,一个是滑动摩擦
还要考虑一个因素,汽车在加速的时候,发动机不是一开始就在最大输出功率上的,转速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功率也是从低到高在提升的。
而刹车的时候,只要轮胎被锁止,轮胎和地面变成滑动摩擦,那么摩擦力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
制动力肯定比驱动力强,除非车子的制动系统出问题了。
要把制动系统做好,显然容易多了。一般车子的制动系统,都已经做到了轮胎的极限。
一般车子,两轮驱动,和四轮制动,效果显然不同。
启动时候的打滑,只是在一档吧,二档是不会的。制动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一直打滑、或者ABS一直在动作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