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
农机企业如何抵挡市场寒冬?打铁还需自身硬!
走过黄金10年的农机行业,近年来不论是发展规模、需求总量还是经营效益、用户收益,均处于下行趋势,着实让各个农机企业忧心忡忡,感受到了“冬天漫长的冷”。
农机企业如何才能崛起?笔者认为,企业还是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
大发展后的“冰河期”
持续16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助力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同时也使上千家农机企业繁荣发展。
但是自2015年以来,行业发展增速下降,2019年甚至进入了负增长通道,用户购机积极性明显减弱,农机企业大面积亏损。诸多农机企业不禁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
对于刚刚跨过农机化初级阶段、正进入农机化中高级阶段的中国农机行业来说,如何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是农机行业面临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实现过程中,需要的是大量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农机装备产品来支撑。
“农“字当头做文章
对于农机企业来说,更应该在“农”字上下功夫。密切关注农田、农技、农艺、农民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要求,持续提升拖拉机、收获机、农机具等传统农机装备与农艺融合发展的研究能力。
抓住农民购机心理和实际需求,抓住购机对象和农田农艺方式的变化,持续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性价比突出、综合优势明显的特色农机装备,做好农机装备“大文章”。
当企业在行业不景气想要转行的时候,企业家需要扪心自问:目前的企业在国内农机行业内、市场上、用户心目中 “有型”吗?到其他行业或市场就能“华丽转身”吗?
与其进入不熟悉的领域,不如在熟悉的行业内,从产品研发、生产采购、经营管理、市场定位、产品品质、营销模式、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升经营能力,打造竞争优势,厚植长期发展实力。
树立“大农业”观念
转变传统农机装备发展思路与方向,拓宽粮食作物机械化需求视野,加快农机装备产品的结构性、适应性、功能性、竞争性、区域性调整,不断升级和扩大企业现有优势,以差异化营销策略抢占份额、提升销量。
针对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细分出能够发挥企业现有资源优势的特定目标市场,重点在某一领域或区域打造出特色农机装备产品,创造出企业新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形成“长尾市场”效应。
企业也可以积极探索农业作业新需求为目标的产品创新方向,从解放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产品生产商,转向农田生产作业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不断变化的激烈竞争做到不乱阵脚、持续健康发展。
精准研究用户
市场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农机行业总体需求下滑,并不能完全归根于购机用户需求下滑。对于农机市场来说,企业是供应方,用户是需求方,两者之间的联系就是供应方提供农机装备产品,满足需求方进行农田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就需要农机企业扎根到农田里研究购机用户的真实需求——购买目的、作业环境、个体还是集体、价格、功率、外观等,做到心中有数。不管是北方旱田,南方水田,还是低缓丘陵山区,都能够准确进行产品研发,不断提供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装备。
然后企业再通过产品、价格、渠道、宣传等方面的精准营销,以供给侧高质量适应引导需求创新,自身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遵循技术发展方向
企业应切实把创新理念贯彻到经营管理各领域,坚持市场导向、竞争导向、技术导向的研发理念,集中更多资源和精力,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卫星定位、5G等信息技术,工程塑料、环境友好型涂料、特种橡胶、新能源等新材料,全面对农机装备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产品精确作业的充分融合,不断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在未来业务发展和细分产品研发方面,尤其是拖拉机、收获机的大功率、高科技、智能化以及适应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的专业化小型化产品方面,积极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现“弯道超车”抢占市场机遇。
结束语
对于国内农机企业来说,在行业处于转型升级中,企业自身是螺旋式上升还是震荡式下降,是“独领风骚”还是夹缝中求生存,就看企业能不能沉下心来,真正从产品、用户、市场的角度夯实基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能力和自信,跑赢对手、引领行业。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