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甘肃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甘肃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1发展现状

甘肃省作为中药材生产大省,由于受气候条件、农户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中药材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相比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主要体现在种植模式、机械化水平、机械化生产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

1.1种植模式

目前,全省中药材生产主要有以下 4 种模式。

(1 )传统粗放式大田种植模式。旋耕机整地,无覆膜移栽/直播/撒播。兰州市、陇南市、天水市及定西市药材

种植区及其他地区部分品种采用此种植模式。

( 2 )旋耕机整地。机械开沟—人工栽植/点播 。甘南州种植党参,甘州区种植板蓝根、黄苠和甘草,民乐种植黄苀、甘草均采用此种植模式 。

( 3) 旋耕机整地 —机械铺膜—人工栽植/点播。甘南州种植当归、大黄和黄苠,山丹种植黄苠、孜然、益母草、王不留行、红花和茼香,民乐种植板蓝根、孜然王不留行和防风均采用此种植模式。

( 4 )中药材与其他作物套种。甘南州采用柴胡与小麦套种模式,右昌县采用柴胡与油菜套种模式,白银区采用甘草黄 笢与果树套种模式。

1.2耕种收机械化水平

据统计,甘肃省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和马铃驸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 42.3%和31.2%,而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仅有28%,与主要粮食作物相比差距甚远。在河西走廊地区, 中药材耕整地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到56%, 在种植和田间管理环节,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机具;在定西、兰州及白银等中部地区,耕整地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达到 62%, 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达到26%,种植和田间管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几乎为零;而陇南、甘南、临夏、庆阳和平凉等地区 ,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耕整地环节多采用小型机具作业,种植和收获等关键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基本为零。

甘肃省部分中药材种植重点县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如图1 所示。

图 1 甘肃省部分中药材种植重点县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

1.3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

(1 )耕整地。甘肃省耕整地环节主要使用各种大中小型的犁、深松机、微耕机和联合整地机等机具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制约,各地区使用的配套机具差异较大,陇 南、甘南及临夏等地区主要以小型微耕机、手扶拖拉机等动力机具配套小型耕整地机具作业;平凉、庆阳、兰州直 银及定西等地区主要采用小型四轮拖拉机配 套耕整地机具作 业,部 分地势平坦、连片面积大的区域采用大中型拖拉机完成作业;武威、张掖、酒泉及金昌等地区,机 械化程度较高,中药材种植区域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基本在90%以上。

( 2 )播种。中药材的播种方式主要分为种子直播和秧苗移栽两种。直播 对机械的要求较高,目前还没有技术成熟适用的种子精鼠播种机具,省内部分农机公司研制生产的中药材微垄铺膜精虽穴播联合作业机,正在试验完善阶段;采用秧苗移栽种植方式的地区,主要以动力机械配套犁体进行开沟,入工放苗种植,这种半机械化种植方式简单易 操作,效 率高,在定西、张掖武威、酒泉及金昌等地区应用非常广泛,而在陇南、甘南等地区依旧以人工开沟、放苗为主要种植方式 。

目前本省眠县和民乐等地引进了部分中药  材移栽机进行试验,该机具采用多个开沟器对地表进行开沟, 由入工向开沟器内放苗完成栽植,目前机具功能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

( 3 )田间管理。中药材田间管理以喷药和除草两种作业为主,在陇南、天水定西、临夏甘南、平凉及庆阳等地区以人工除草为主,不实施喷药作业以防影响药材品质。以陇南市和定西市为例,人工 除 草平均费用为 70 元/(人· d)  左右 ,8 ~ 1 0 人 1 d 能够完成0.067 hm2(1  亩)地的除草作业,药材一个年度的生长期需除草 4 次, 除草总费用为 36 600 - 42 000 元/hm 气作 业成本高,人 工 劳动强度大。在张掖武威酒泉及金昌等地区主要以机   械喷药为主,在 7 月下旬和 8 月中旬各喷药 1 次,机械 化程度较高。

( 4) 收获。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要难点在收获环节,银杏、袧杞、小茵香等叶、皮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材  主要靠人工采摘收获,甘草、黄苠及板蓝根等根茎类药材主要靠药材挖掘机械收获。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收获机械比较成熟的大致有5 ~ 6 家企业 ,中药材收获环节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型机械多、小型机械少"。本省中东部地区大型拖拉机无法在小地块及山坡地作业,缺乏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收获机械, 现有机型大部分需要44.1 kW(60 hp)以上拖拉机配套。

二是"挖掘功能单一、入工捡拾费用大 ”。现有挖掘机将药材从土 壤中挖出 ,不能对其进行分离收集,需要人工捡拾, 增加了 收获成本。针对这一问题,省内部分企业研制出集中药材收获、分离、集放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械,但受中药材价格影响,销量下滑,未能在省内大量推广应用。

( 5 )初加工。中药材实行产地初加工对提升药材的品质、增加药农收入、提高市场份额和减少流通损耗都有很大的作用。省内使用的药材初加工机械主要有脱皮机、清洗机、切片机、烘千机和压包机等,机具 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非常广泛。如陇西渭河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切片机、渭源县万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材清洗机、西安圣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汉中洋桥机械公司等省外企业生产的烘干机等。

1.4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近年来,甘肃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其运行方式主要有3 种:一是提供单一农机作业服务; 二是流转土地经营种植,所有农机既满足自身生产需要又为社会提供农机服务; 三是集种植、作业服务及研制生产农机具为一体。据调查,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接近 800 个,从事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足总数的10%。

1.5 机械化作业实施效果

机械化作业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化农村劳动力,提高药材品质,而且利润丰厚,机具投资回收期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以 临 泽县奥德赛农机制造厂4XS- l .9 型中药材挖掘机为例具体说明(挖掘机在收获期 按每天挖药 7 h 计算)。

(1 )工作效率高,作业质量好。机具与1304 拖拉机配套作业,生产率0.133 ~ 0.267 hm2 ( 2 ~ 4 亩/h ) , 收净率≥95%,破损率≤3 %,挖掘深度能达到 60 cm ,   单台机具每天作业 0 93 ~ 1.87 hm2 (14 ~ 28 亩),使 用人工每天5 人挖掘 0.067 hm2 (1 亩),则每人每天挖掘 0.013 hm2 ( 0.2 亩),机械作业比人工作业生产效率提高 70 ~ 140 倍。

( 2) 机械利润高,成本回收期短。机具售价 4.6 万元/台 ,作业服务费3 150 元/hm2 ( 210 元/ 亩),作业成本 900 元/hm2 (60 元/亩),纯利润为2250 元/hm2 (1 50 元/亩),每天纯收入 2 100 - 4 200 元,一年药材收获期按 30 d 计算,年利润可达6.3万 ~ 1 2.6万元。若机具正常作业,机具成本回收期为 10.95- 21.90 d。

( 3) 提高药材品质,缩短收获期。中药材如不能适时收获,将对药材品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效益。传统人工挖掘对药材损伤严重,采用机械挖掘,收获效率高,损失率小,有效提高药材品质,缩短收获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 4 ) 解放劳动力,社会效益好。机械收获能够有效代替人工解放生产力,可将大县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出来, 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可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2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未形成规模生产,制约机械化发展

目前甘肃省虽然形成了一批优质党参(纹党)、黄苠(红苀)、柴胡 、板蓝根、板蓝根、大 黄、袧杞及黄苠等标准化生产基地,但 面积与本省种植中药材总面积相比很少,大面积的中药材主要依靠散户种植,未能实现“中药材加工企业+农户/合作社/协会等种植机构+中药材生产插地”的生产模式,中药材生产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不统一的种植模式,制约了中药材机械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机械化发展。

2.2农机、农艺融合难,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甘肃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和经营规模差异较大,中药材种子特性、作物行距株型大小、成熟时间集中度等各不相同, 造 成作物品种培育耕 作制度和栽植方式不同,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另外省内尚未建立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同 时农机部门没有考虑农艺复杂多样的要求,农机、农艺 工作脱节, 导致中药材机械作业的适应性较差。

2.3机械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

甘肃省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为数不多,其中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大多 数企业规模小 启 我发展能力差,缺乏行业龙头的拉动和支持,尤其是一些小型产品,普遍技木含量低,生产加工工艺简单,即使少数企

业在某些环节或功能上有所创新,也极易被仿制,个别企业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众多机型在工艺和结构上大同小异,机型不完 善,适应性和可  靠性差。部分企业生产的中药材生产机械“无铭牌型号、无使用说明书无(《农 机推广许可证》、合格 证 、“三包"凭证)“三证。

2.4中药材机橄化水平低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酒泉、张掖地区中药材机械水平较高,而定西、陇南和甘南等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失调。播种和移栽环节目前还没有 性能高、适应性强的专用播种机械进行种植,多 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机械化方式进行播种, 耕作和收获机械巳经比较成熟,种植大户专 业合作社及河西地区大面积的地块基本都能达到机械化耕作和收获。三是机械装备数最少、结构不合理和动力配套比低。中药材机械装备数量少且严重缺乏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机具,陇 南、定西和天水等地 区拖拉机主要渠中在 18.375 - 33.075 kW(25-4.5 hp) 段,现有收获机型配套动力大,区 域适应性差,动力配套比低。

2.5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困难多

一是资金短缺 ,设 备水平较低。场库棚用地没有纳入建设规划, 规 模普遍比较小 、基础设施差 、装备水平低, 竞争实力总体上较弱。二是发展活力较弱。规范化程度低、制度不够健全和效益不够明显,缺乏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木人才等。三是带动能力较弱。合作社成员数量少 装 备数量少服 务农户少作业面积小服务领域和范围窄、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及辐射带动能力  差,影响力不强。四是实践经验强理 论总结弱。中药材合作社在实际操作中摸索经验, 积累了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但不能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推广。

2.6中药材价格波动大,影响机械化发展

近三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党参当归黄苠及柴胡等大宗品种价格大幅下跌,党参、当归从 40 ~ 50 元/kg 跌至 10 ~ 20 元/kg , 黄苠由 20 多元/kg 跌至 10 多元/kg ,价格连接下跌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种植积 极性,药材到了收获时节药农不收,农民收入减少,药材经销组织围积量大, 损失严重,购买中药材机械的用户锐减,机具销量下降,生产企业利润下滑。

3中药材产业机械化发展对策措施

3.1科学制定中药材机械化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和甘肃省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 进一步深化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形势的认识, 立足农业生产发展需 要和甘肃省地理条件, 科学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 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各项仇惠政策, 加快突破机械化发展薄弱环节, 提高中药材产业机械化水平, 进一步推动本省中药材产业持续规范发展。

3.2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鼓励扶持种植大户 、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药材企业到农民手中流转土地,扩大面积,增 加规模,分品种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规范化生产 ( GAP) 基地;积 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资金投放,通过抵押、贴息贷款和中药材保险等方式解决农户的资金困难; 将 中药材机具纳入本省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通过 购机补贴减轻购机户的压力, 促 进农户购买中药材机械的积极性。

3.3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标准化生产

各级农机、农艺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密 切合作,农艺 部门规范种子种苗繁育、促进集中连片种植并引导农民统一种植模式,进行规范科学种植; 农机部门有针对性地引进、推广和研制适宜本地区主产品种的中药材机  械。农机、农艺部门联手研究出中药材机械化种植、植保和收获等重点环节的技术路线,制定和完善区域性种植模式和作业规范,促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改变农机、农艺脱节状况。

3.4多部门联动,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

一是产学 研 、推多部门联动 ,根据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特点和要求,重点 研发科技含瘟高推广前景广阔和适应  性强的中药材生产薄弱环节机械;二是 引进先进机械,引 导中药材生产企业对现有机具性能进行改进以更好的适应  本省省情;三是优化中药材机械装备结构,加大中  小 型 收获机和种植机械的开发研制;四是  相关农机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引导,规范产品编号铭牌,加强监 管力度,提高产品质晕。

3.5做好示范引导、发挥带动效应

树立一批“公司正规化自我发展能力强”的中药材龙头企业、“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中药材农机合作社和“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高 、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等做为示范典型,组织生产企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种植户参观交流学习,发放宣传资料。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在中药材主产区定西、陇南等地区,建立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试 验示范基地,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木新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充 分发挥基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3.6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扶持农机户发 展成为农机专业户,引导农机户和农户采取带机具、土地、资金及技术入社等多种方式创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具场库紧缺的问题,建议对中药材机具库棚建设予以补助。

3.7加强科技培训和人才培养

一是依托省级中药材产业技术力噩和地方中药材技术人才,开展形式多样不 同层次的技木培训,组织各企业、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相关技术入员及农机推广部门技木人员到典型的生产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埜地参观,学 习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二是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加强对购机户的安全操作和技术培训;三是农机部门依托培训班或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向农 民传授先进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木和农艺技术。

(来源:《农业机械》2020年第5期

作者:王致晶)

标签:中药   种植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