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安徽—六安市 培养产业能人 振兴乡村经济)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安徽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安徽—六安市 培养产业能人 振兴乡村经济),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六安市 培养产业能人 振兴乡村经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安徽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

2、安徽—六安市 培养产业能人 振兴乡村经济

3、安徽“三变”改革村达到1.15万个 逾942万农民变身成股东

4、安徽“四聚焦四突出”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

安徽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

安徽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

  4月18日,记者从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有关要求,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近日,该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安徽省由中药大省向中药强省跨越。?

  《意见》从中药材产业布局、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中药材种养植(殖)、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管理、中药材使用等方面,明确了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工作任务,涵盖中药材全生命周期管理。?

  未来,安徽将加强规划引领,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中药材生产新格局,推进中药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大技术攻关和良种推广力度,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中药材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对种植过程中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管理,切实提高中药材种植绿色化水平,增强中药材产品的安全性。推动企业开展中药材采收初加工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安徽省产地趁鲜切制品种的加工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初加工质量管理水平。督促中药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地。?

  此外,记者了解到,安徽将把各地推动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纳入全省药品安全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安徽—六安市 培养产业能人 振兴乡村经济

安徽—六安市 培养产业能人 振兴乡村经济

2020年底,六安市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355人,其中村级3964人、镇级391人,联结带动小农户15.3万户,取得初步成效。六安市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138+N”工程为引领,系统谋划推进。

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充分结合我市实际,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提出实施“138+N”工程,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提供指导依据和现实路径,解决了谁来发展特色产业(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怎样发展特色产业(三种经营模式),发展什么特色产业(8+N)的问题。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产业发展带头人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计划用2-3年时间,在每村培育3名以上村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每乡镇培育3名以上乡镇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小农户覆盖率达50%以上,形成“培育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二、以规范程序为前提,精选培育对象。

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严把“四关”,即组织个人申请、村级推荐遴选、乡镇审核确认、县级评价认定选择。坚持宁缺毋滥、保证质量的原则,产业带头人必须达到有产业基础、有资金投入、有联结带动、有良好人品的“四有”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尽可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主导产业兴旺。重点选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立足乡村发展、能够真实带动小农户的农村产业经营者。培育乡、村两级产业发展带头人,以村级为主,村级带头人原则上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稳定联结小农户30户以上;乡镇级带头人原则上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紧密联结小农户100户以上。坚持拓宽培育路径,即通过在乡村能人中挖潜培育一批、在现有经营主体中引导提升一批、在县内外人才中引进落户一批等途径,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关注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业经营主体、外出创业返乡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

三、以学习培训为手段,提升主体素质。

按照从事主业范围,区分种植养殖生产型、产品加工型、市场营销型、生产服务型、综合经营型等培训类别,采取送科技下乡活动、农技人员结对帮扶、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参展参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着重解决带头人在生产技术环节和产品营销环节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更新理念、开拓市场、带动发展。市负责乡镇级带头人培训,县区负责村级带头人培训,培训采取课堂授课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同时依托八大产业协会,按专业进行培训。目前已先后举办了2期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23人次。培训班上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授课,市局分管负责同志还在《皖西日报》发表了《 “头雁”领航助力乡村振兴》和《机制创新是关键》的两篇文章,指导县区开展工作。

四、以真金白银为引导,强化扶持激励。

在重点环节制定引导政策,首先引进来,加大扶持力度,设置优惠政策,把有能力、讲诚信的主体或个人引入农业行业;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和促进农户增收情况,设置奖补政策,鼓励带动发展。六安市财政先后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22个乡镇级和80个村级优秀带头人。各县区围绕发展需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大棚厂房、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产品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塑造,产业带头人项目覆盖率达50%以上。裕安区 对考核认定的乡、村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在培育过程中给予资金项目支持,分别可申请最高100万元、30万元基金支持。舒城县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产业经营效果好、利益联结机制活、带动小农户(贫困户)成效明显的农村发展产业带头人给予奖励,优秀乡镇级产业带头人奖补5万元,优秀村级产业带头人每名奖补3万元。

五、以量化考核为方法,严格规范管理。

为加强带头人管理,六安市制定了《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实行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按乡(镇)级、村级设立“四大目标”清单,即年纯收入、稳定联结小农户(贫困户)收入增幅,带动当地关联产业规模增幅、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四项目标清单,定期量化考核。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产业纳入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典型进行评选表彰,现已有2名产业发展带头人纳入“能人回归”工程,挂任乡镇党委委员及所在村第一书记。凡是考评不达标的,不予授牌认定。对已认定的,凡发生违法违纪行为或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取消资格。

六、以联结带动为目的,切实发挥作用。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充分发挥带头人联结带动作用六种模式。

一是产业共振模式。产业带头人通过自己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同类产业,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二是技术培训带动模式。开展“师带徒”农民培训工程,实施六安瓜片实训点50个,培养制茶能手近1000人。三是订单收购带动模式。带头人通过提供种苗、全程服务、产品回收。四是电商销售带动模式。如电商产业带头人童维新,依托“三个农民”电商平台,直接帮助35户农户出售特色农产品,户均年收入提高3000—5000元。五是务工就业带动模式。猕猴桃产业带头人张宏,常年带动6人务工,每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务工脱贫的邬昌楼每年能拿到4万多元钱,还能照顾家。六是入股分红带动模式。华润希望小镇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猕猴桃基地1000亩,带动当地212户农户,以土地、资金、农机具等入股,参与分红。

安徽“三变”改革村达到1.15万个 逾942万农民变身成股东

安徽“三变”改革村达到1.15万个 逾942万农民变身成股东   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1.15万个、占比72.2%;累计248万农户、942.4万农民通过入股成为股东;参与改革的村共获得收入7.8亿元;参与改革的农户获得财产性收入17.1亿元,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发源地。?

  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率先发起“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0多年来,江淮儿女艰辛探索,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样板,改革创新已成为安徽的遗传基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蹄疾步稳、亮点纷呈。?

  2016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比全国提前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为8057万亩承包地上了“户口”,向1200多万农户颁发了“铁证”,给5000万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同时,深入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全省耕地流转面积4546万亩,流转率达到54.6%。?

  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底,安徽省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共确认集体成员5500万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541亿元,村均集体资产达到949万元。?

  此外,安徽省还在滁州市全境和金寨、泗县、东至等11个县(市、区)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红表示,下一步,将在优化农业生产服务方面,有序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持续“小田变大田”改革,完善“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机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体制改革。?

安徽“四聚焦四突出”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

安徽“四聚焦四突出”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主产省,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01.9亿kg,居全国前列。

安徽省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紧紧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把发展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切入点、突破口,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截至目前,安徽省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5万多个,其中开展托管服务的主体达3.3万个、服务农户450多万户,主要农作物托管面积超过1333.3万公顷次(2亿亩次)。

1. 聚焦行业发展,突出政策指引

安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举措。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等10多个配套文件,构建行业发展政策体系。与此同时,省农业农村厅还专门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协调小组,统筹推进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2. 聚焦服务供给,突出主体培育

把培育服务主体作为社会化服务的基础,积极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供给体系。围绕合作服务,发展超过1.8万个服务型合作社,充分发挥其服务成员、引领农民对接市场的纽带作用。围绕订单服务,发展超过3500家服务型龙头企业,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

围绕专业服务,发展各类专业服务组织2万多家,其中专业服务公司2300多家。围绕全产业链服务,发展服务型联合体。出台培育发展联合体的指导意见,组建各类产业化联合体,形成覆盖农业生产全产业的服务链条,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1800多个。

围绕统一经营,拓展村集体服务功能,鼓励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新组建的村集体组织开展服务,开展服务的集体经济组织达1934个。

3. 聚焦服务质量,突出规范引领

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111”示范创建活动,制定创建标准,全省共创建11个示范县、82个示范乡镇、751个示范服务主体。着力促进行业规范,省财政连续3年安排资金660万元,在全省33个县组织开展托管服务规范化试点,研究制定《社会化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和《托管服务规范》等制度。

推进信息管理建设。率先开展服务主体名录库建设和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整省试点,录入主体1万多家,其中服务主体7796个,纳入名录库3434个。推动服务资源整合,组织200多家服务主体成立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成为全国首家省级服务联盟。

4. 聚焦服务模式,突出实践创新

鼓励引导各类服务组织、村集体和农户,围绕全程托管、生产环节托管、专项服务托管和劳务托管创新不同合作模式。

“服务组织+农户”,由服务组织为小农户量身定做统一服务模式,直接为农户提供服务。如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农机作业、统一烘干仓储、统一加工包装、统一销售的全程服务,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村集体+农户”,即具备服务能力的村集体直接为农户提供服务。如六安市金安区黄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购置机械和烘干收储设备,为农户提供生产储运等服务,达到村集体和农户共赢效果。

“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则是由村集体发挥“统”的功能,将农户土地集中托管,交由专业服务公司统一服务。如凤台县通过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引导村民将分散的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统一经营,村集体对外招标服务组织统一服务,做到“农户委托、统一经营、专业生产、银行跟进、保险保障”,解决小农户生产中的科技、资金、机械、保险等问题。

“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采取村企共建的方式,由服务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在每个村设立服务站点,为农户开展服务。如安徽金色家园、黟县有农联合体都是与村集体合作成立公司,整村开展托管服务,发展订单生产,收益通过“保底+分红”的形式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全程托管、多环节托管、单环节托管和劳务托管等类型,创新丰富了社会化服务模式。

标签:服务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429.html